二十年阅读是如何影响我的
题记
上周末去参加了一个读书会活动,其中主持人提到,你可以想象哪几本书能够代表你自己,我没有想起来,可是却结结实实地回顾了下自己的读书历程,写在这里。
我读书分为几个阶段。
1、小学,读物让我初尝美好
小的时候经常是偷我爸爸枕头底下的书看,那时候不过是一些故事会之类的,但是总觉得那些书会比课本上的书动人的多,每每晚上躺在被窝里读,甚是兴奋。
到读三年级的时候,我记得我们小学时候已经有了《读物》作为语文教材的补充了。
这些读物里面我记得很清的有,寒号鸟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只鸟,天气冷了,晚上的时候它要搭窝,但是到白天都忘掉了,最后被冻死了。一直记得很清楚的是,它晚上说的,「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搭窝。」
还有一篇是写两个动物搬做邻居,然后动物一去拜访另一个动物,送了一个礼物,动物二呢觉得必须回礼,然后就这样送来送去,最后两个动物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然后最终把自己也当作礼物送去。这故事现在回想来觉得没什么,当时却读的很有趣。
2、中学,开启读书时代
初中时代,才真正开启了我的读书时代。
当时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学校让进行捐书,每个人捐五本,然后建立图书馆。当时并不明白说,让捐的书跟自己的教材有什么区别,只是听说必须去书店买,而不能是自己使用过的教材。于是买了崭新新的书给送去,可是后来自己并没有读到。
后来,我不知道从哪个朋友那里借了本《鲁滨逊漂流记》,这书现在让我看,我想不会觉得有趣,因为不过是一个人在岛上孤独的生活的故事,可是当时却看得津津有味,每天总觉得抽屉里仿佛藏了个宝贝,只要是吃完饭,就飞奔回教室,迫不及待地看到它。时至现在,我仍然会经常想起那个奔跑的孩子。
那时我还遇见了《青年文摘》,这个小杂志,让我彻底知道有很多书真的是跟教材是不一样,我特别记得的就是那篇写《聚散》的散文,说贾宝玉「喜聚不喜散,林黛玉喜散不喜聚」。很多年后,我一个人独自回家,看见亮亮的月亮,便会想到它。
除了这些,我还遇见了《简·爱》,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简的那种不卑不亢的性格,感染了我,让我知道即便现在的自己很渺小,不好看,跟同学处不好人际关系,这些都不可怕,而你只有一个宝贵的内在,终究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还遇见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因为比较贴近我,作者语言朴实,让我产生自己也要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条路的想法。
那个时候的阅读为我开启了一个新的窗口,让我知道还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后来我读了高中,看的书就更多了。
那个时候,喜欢看得书有《飘》,这本书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为斯嘉丽那种对生活蓬蓬勃勃的热情所感染,她永远都不怕,她总是会对自己说,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然后还迷恋上了男主角白瑞德,他是认为的最具男人魅力的形象,有点坏坏的,对自己女人至死不渝,不向世俗低头,还热爱着传统文化和古老的南方。当时还看了部分英文版的《飘》,深深为英文之美所折服。
当然当时还看《新概念作文》,大家在班上争相传阅,然后还怀着一种期待写下自己的一些文章。当然,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写下的不过是青春期里面无可诉说的心事,心情居多。
这个时期我已经开始看经典,而且能够体验到经典书籍投射到心头的影子。
3、大学,阅读让我深刻
所以到大学时代,到我可以有大量自由时间可以阅读的时候,我开始了尽情地读。
因为我当时选了一个交叉学科的专业,对专业本身兴趣不大,也没有对其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时有些迷茫,可我想多读点书总是没错的,所以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大量地读。
有人说女生都爱读言情小说,可我不爱。我爱的是三毛和金庸,我几乎读遍了图书馆里能找到的三毛和金庸的书。三毛是浪漫派的,是现在所谓的「说走就走的人」,她的异域生活、沙漠里的追寻深深吸引了当时了我,也为我后来愿意不断地出走埋下了种子。金庸是理想派,他塑造一个虚拟世界的江湖,那里有酒肉、有英雄好汉、有真情,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他的故事个个逼真动人,我读了他的书,然后为每个主角而叹息。
我那时候还爱看一些有意思的书,比如说呢,历史类的是《万历十五年》,我看到了在制度和时代面前人的渺小,经济类的《激荡三十年》,我觉得我从未像那时候那样了解中国的经济,关心每个中国人的命运,社会类的《乡土中国》,我能够更多理解了农村社会之所以为现在的样子,还看了叔本华的《人生哲学》,让我不再惧怕哲学这两个字,这本书不但通俗易懂,简直是深刻简洁到让人拍案叫绝。
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那个时候的书,为我多年后的迷茫和困惑都指明了道路,让我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究竟要去哪里。
进入研究生时候,读书会相对少一点,不过也读了一些,比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比如张爱玲,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他们引领我走得更远更深入。
4、工作后,阅读让我不再迷茫
毕业后呢,许多因为少接触社会、少动手、少与人打交道的问题逐渐浮现,我感到有些困惑,所以不得已去看一些实用类的书,恰好遇见了拆书帮,这个组织倡导RIA读书法,这个方法推进我将书里的点应用于生活。
所以我读了时间管理类的书,读了沟通类的书,读了积极心理学类的书,读了一些文学类的书。让我知道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处理。
但是后来渐渐又意识到这些好像是不够的,它不能加深你的思考,好像你写出来的内容都被大家称为心灵鸡汤,或者说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内容。
所以我想是时候了,升级自己的读书习惯,从主题阅读到深度阅读,从读实用类的书到读无用之书,这些书才能引领你到真正想去的地方。
配图来自韩国插画家Aeppol 的「森林女孩日记」系列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