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音乐活动
2018-05-18 本文已影响116人
大名069吴敬娟
音乐活动课程迎来了第六讲,今天雨璇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阿细跳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今天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一首没有歌词的彝族音乐,音乐欣赏课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点难度,而且特别考验老师的引导力,如若引导不当会丧失音乐欣赏原有的意义,还会让孩子们觉得枯燥乏味。
对于彝族还是比较陌生的,平时接触最多的民族音乐就是蒙古歌曲和傣族歌曲。喜欢蒙古舞的豪放,喜欢傣族舞的优美。今天的彝族音乐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习俗,《阿细跳月》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五拍音节,让孩子们借助乐器,通过肢体语言来感受和欣赏。活泼好动爱模仿的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课程开始之前承蒙奇奇老师关照,受到邀请,在小青椒群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当时的感觉就是受宠若惊,有点不敢相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尝试。
分享内容更改了无数次,直到晶晶老师的分享完毕,真真感受到了压力山大。第一次上麦,紧张是不可避免的,脑袋里一片空白,根本无法按照事先写好的分享内容讲,完全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收获是真实存在的。

老师们好,很高兴能在这里遇见大家,能够与大家共同学习是我的荣幸。在幼师行业里我算是老人了,之前听了大熊园长的经历,我深感惭愧。步入小学工作之前,我一直在幼儿园工作,我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今天的收获与成长,互加网路平台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家园共育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熊园长的ABA形式非常有效。适合有效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我从中找到了技巧,找到了方法。
我虽是幼师出身,却对音乐充满了抵触,因为从小五音不全,在幼儿园工作近10面,却不曾上过一节音乐课。自从 听了雨璇老师的音乐课程,我对音乐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就像雨璇老师说的,音乐是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让孩子们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枯燥无趣中学会即可。
我现在带的是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与幼儿园的孩子一样活跃爱动。 母亲节学唱叶子老师《写给妈妈的歌》,刚开始孩子们觉得新鲜,但是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再加上他们没有音乐基础,歌词掌握的也不是很好。后来我和搭班老师改变了策略,让孩子们根据歌词自己想动作,帮助他们记忆,加上肢体动作后孩子们觉得有趣了,学起来也快了。最后情景剧创编的时候孩子们表现的也很棒,真的很感谢雨璇老师,让我的课堂变得有趣了,谢谢您让我不再害怕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