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我们还能脱身吗?
“什么是阶级固化?”这个话题对于处于社会中低阶级的人们是经常被提起的,也是令他们头疼的难以攻克的问题。能改变这个已经根深蒂固的问题吗?答案是,当然不能,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无法从泥淖中脱身,我们需要完成的是减轻自己的负重,在这场搏斗中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命运的“漏网之鱼”。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阶级固化带给我们的劣势以及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将劣势对我们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只是认知的开始,有了潜意识,才会有开花结果的可能。
家庭教育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观念就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句话包含着父母们对孩子的爱,宁愿自己吃再多再多的哭,都要给孩子最好的。其实,这是并不理想的教育方法,没有这个能力,何必给孩子最好的呢?不锻炼孩子的吃苦意识,等到长大后只会过度地索取,因为他被从小就有的潜意识控制:“我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但如果并不是这样做,结局往往不同。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家庭并不富裕,我想要什么,很大程度上我是得不到的,所有我从小就知道,我想要的,父母没有办法给,我必须很努力很努力赚钱,才能过我想要的生活。金钱或许不能使鬼推磨,但一定能激发一个人去争取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潜能。
妈妈的一个朋友,家庭富裕,家风和乐,她们家的女儿就是我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每每我和她一起玩都觉得自愧不如,言谈举止自然大方,自律并且有自己的规划,午睡定闹钟定点起来,不拖拉一分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路,她考入了英国UCL,我来到了中国500名开外的大学。相对于我这种出生于普通家庭并且从小住在学校属于野生长的孩子来说,我和她高下立判。说实话,很大程度上,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但也有许多普通原生家庭生活幸福,家庭和乐,他们的孩子踏实善良,敢于作为,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生活。家和万事兴,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开拓视野
其实,在这个互联网浪潮之中,开拓视野是一件想去做你就能做成的事。我是一个来自三线城市县城的孩子,我没去过很多大城市,但是,我自认为我并没有比同龄人了解的少,但是由于金钱的限制,我不能去体会更多实质性的东西,很多东西浅尝辄止,无法真正实践。但是只要我们有了很好的输入,那么我们肯定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输入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了。曾经有人和我说,看闲书,这里的看闲书可不是鸡汤、言情、网文,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幻、历史、生物、艺术、百科、人际关系等,只要你感兴趣的都行。实在不行,BBC以及央视的一些纪录片都可以看,妙趣横生。我发现,在我的中学时期,那些喜欢看杂书的人往往知道的比我们多的多。其次,是与优秀的人交朋友,这个对于内向的人很难做到,但是没关系,你要善于运用各种现有资源,通过别人介绍,或者加入一些高校交流群,悉心聆听他人建议是给自己最好的一面镜子。
资源分配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富人占据了世界上百分之八九十的财富。财富也就决定了资源的分配,比如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很多中产阶级以及统治阶级,他们的子女有机会有能力去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资源。上层社会的交流更能促进他们之间的资源交换。而我们身为普通家庭中的孩子经过层层筛选,历经千辛万苦,都可能抢不到一个名额,同样的能力,不同的起点,可能就是不同的路。我们当中那些出众又刻苦的孩子,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了高等学府的入场牌,而又有些同学,有志向有抱负,却没有别人的帮助与相应的条件,慢慢淹没在人海之中。
还好,有幸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学习的孩子们又可以通过互联网去获得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钻研,获得相应技能。教育无国界,许多网站比如:Coursera、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Khan Academy等等许多资源等你挖掘,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年代,只要我们想学,就可以去找寻这些道路沿着它们一直走下去,打破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
拒绝制化
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蒋勋
阶级固化是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高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认知能力、行动能力、思考能力。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去追求阶级上的上升,有些人就喜欢现世安稳的生活状态,有的人心有野心想去拼搏出自己的天下,不管我们想去做设么,要知道,人不是被制化的。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地位,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注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如果一味地和别人比较,迟早被“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