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梦想和你的交际圈丨思维
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腾讯没有梦想。
正在上班路上的我,突然被这样一个霸占了头条、公众号、朋友圈、新浪、网易等各媒体显要位置的标题亮瞎了双眼,一个互联网界的朋友兴奋地给我发微信:快看快看,终于又有人发声来声讨这个“一直在抄袭从未被超越”的互联网恶霸啦!你知道不?近期腾讯的市值不仅暴跌了近乎一个百度,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腾讯情况越来越象这几年的百度啦,哈哈。
《腾讯没有梦想》说到“3Q大战过后……腾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走上了开放投资道路”,在开放战略转型的指引和组织结构老化的现状下,腾讯开始失去创新能力,搜索、微博、电商、物流、短视频、云数据等核心战场节节溃败,甚至于连看家本领“熟人社交”都在被头条等产品跨界蚕食,其表现就是不仅QQ活跃用户每年以亿级的数量在锐减,连朋友圈的使用量也开始暴跌。
因此,作者的结论是腾讯公司不仅丧失了市场的敏锐感,而且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没有梦想,这是一个没有迎来微信爆发没拿到船票的腾讯。
自媒体作者潘乱的这一篇爆文,瞬间秒杀了雷军的10w+文章“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不知正在上市途中的雷总有没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文章发出后,各媒体、评论家、专家等立场各异的各路神仙纷纷上场,展开了一场什么是梦想、腾讯究竟有没有梦想的主题大讨论。更有意思的是,这场争论的传播源和主阵地正是腾讯的地盘——朋友圈。再加上各媒体平台不断的推波助澜,“企鹅”到底有什么梦想、甚至有没有梦想这个话题成了这两天的热点事件。
我仔细翻了翻大讨论的各种文章,不由得感慨,评论其实比原文更加精彩啊。
在属名评论文章中不乏有知名人士在拍手叫好,声称此文更接近于事实的本质,较之歌功颂德的腾讯记之类的作品,“梦想”一文毫不留情的指出了腾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犀利的词语更值得互联网大佬们,尤其是马化腾反思。更有甚者直言,标题还是太含蓄了,腾讯没有的不是梦想,而是灵魂。
同时,又有潮水般的评论者在原文后留言对文章鼓掌称快,挖苦得不带脏字,比如“腾讯也没有办法,大家都不好好创新了让我怎么抄”、“腾讯的梦想就是消灭所有有梦想的公司”、“腾讯梦就是赚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幼年、少年、青年、中年人的钱,是生就要坑,是人就要赚”……
当然,在万千点赞的评论潮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腾讯总裁刘炽平、高级副总裁兼科技总裁张志东、公关总监张军集体快速发声:文章有诸多偏颇之处,我们在诸多地方保持着创新,没有梦想就没有腾讯的今天!
如果你觉得这些只是腾讯一家之言,那么还有这些呢?馒头大师说“用微信公众号发这篇文章还能不被封杀,就这一点,我喜欢腾讯”;知名媒体人罗昌平评论“腾讯没有梦想?人家凌晨两点还在工作,而且是一帮人在工作”; 除此之外,更有一些同样文笔不错的文章指出,梦想也是多维度的,文章只是片面之词的无稽之谈,所以我要怼怼这位作者!
关于大佬企业经营梦想的讨论,正是神仙打架,各显神通,而我等还没有实现“一个亿”小目标的小人物实在难以评判他们的高下。但是,看着神仙打架,要是不学点什么真是有点浪费。
我们可以跳出腾讯有没有梦想这一争议,从其他角度看一看这些评论,或许还会有所收获。你看,这热闹非凡的一天,对于腾讯被攻击这件事,有落井下石者、有幸灾乐祸者、有挺身而出者、有怒目相对者,这不是就是一场人际关系的大演出吗?是不是很象平时公司的会议?一个重大议题抛出,四面八方的声音瞬间此起彼伏,支持反对各持一词,明争暗斗齐施拳脚。
从这个角度分析,即使是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面临的人际关系也是和普通人一样复杂。那么可以再想一想,面对这看似清清楚楚的阵营,你是否会认为他们就是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呢?
《精简社交》
人际关系生态系统中,每个人身边都有四类人:同盟者、支持者、竞争者、敌对者。
假设你近期做了一次报告。两位同事站在公众饮水机旁,闲聊起了你的八卦,这个对话真的令人无法恭维。他们的对话被另外一个同事听到了,他走了过来,他是你是同盟者、支持者、竞争者还是敌对者?我们很快就能发现。
同盟者:打断谈话,重申公司价值观,并告诉他们“这不是我们公司的做事风格”,同盟者还会提醒你,你可能被误解了。即使你不在一旁,同盟者也会支持你。
支持者:可能会参与其中,也可能不会。不像同盟者,支持者可能会让你知道问题的存在,也可能不会。反应的不确定性可能是这种关系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
竞争者:会公然为坏话作证,甚至添油加醋,把这个故事描述得绘声绘色,可能还会讲给别人听,令效应翻倍。
敌对者:即使他不是饮水机旁的始作佣者,也会加入散布的行列并火上浇油,他们一定保证能让更多人听到最新的会舆论。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热心参与的吃瓜群众,从腾讯的角度看属于哪一类人。
先看腾讯的高管,刘炽平、张志东、张军等人,他们在做什么?听到了议论,迅速加入了对话,然后坚定不移的告诉作者,你不对!腾讯一直在创新,我们不缺梦想。并且相信这一切信息很快会转达到马化腾的桌前。这就是同盟者。
这个判断似乎并不难。再来看看馒头大师、知名媒体人罗昌平以及那位同样文笔不错的、号称要怒怼原文的那位作者。他们是哪一类人?你也许觉得也不难,同盟者啊,这么迅速的跳出来,即使不是腾讯的代言者,即使不是腾讯业务的受益者,那也一定是欣赏支持腾讯的一类人啊,这些人不就是同盟者嘛?
大错特错,他们其实更象是支持者。
为什么呢?支持者最大的特征是不确定性,他们“可能会参与其中,也可能不会,可能会让你知道问题的存在,也可能不会”。再想一想这些人支持腾讯的原因有哪些呢?
刚才提到了,代言者、受益者、欣赏者也许还有其他的,但是这些因素是不稳定的,都是随时在变化的,如果有一天腾讯的某些做法突然让他们看不惯了,甚至于如果作者抛出的不是“梦想话题”而是其他话题,这些人是不是就会立场松动了呢?确实有可能。这些变数证明他们其实是支持者,而不是同盟者。因为同盟者在面对这些变数时,也依然会站在支持腾讯的一边。当然他们也会同时向大BOSS及时反馈自己的改进建议。这些是支持者做不到的。
分清了同盟者,再来说一下竞争者。换一个词会更适合当前的情况,比如换成叫“批评者”。
很多人会说剩下的都是了,他们正在做的事就是在“批评”啊。那么想一想为什么不说他们是“敌对者”?是不是也很符合?有点儿乱,别急,我们认真分析一下:“竞争者(批评者)……可能还会讲给别人听,令效应翻倍。敌对者……一定保证能让更多人听到最新的会舆论”。可能?一定?对了,这就是差异。回顾一下同盟与支持的区别,就更加清楚了。这两类的差别都在于有人可能而有人是一定。
定义回顾完了,再看一看那些拍手叫好的、直言腾讯要反思的知名人士,以及骂人不带脏字的万千评论者,他们究竟是“批评者”还是“敌对者”?你觉得他们会永远的骂下去吗?他们会天天追着腾讯的负面新闻跑马拉松吗?不会,一些知名人士不过是在蹭热度,另一些也许只是和原文作者的观点对了眼。至于评论者,大多不过是图个嘴快的跟风者,以后该用微信用微信,该玩农药玩农药,仅此而己。
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批评者,而不是敌对者。敌对者在哪里?或者就在批评者的背后,他们是谁?我想我不说你也猜得到,如果现在猜不到的话也不用猜了,只能说你已经落伍很多年啦。
下面这张图可以更好的说明同盟者、支持者、竞争者、敌对者四者的区别。
1、同盟者与支持者会成为“我们”,区别是支持者是有前提条件的。
2、敌对者和竞争者都会针对“我”,差异是竞争者是有前提条件的。
3、前提条件的变化,竞争者和支持者很容易变动,或者从上一秒的支持突然变成捅你一刀,但同盟者与敌对者不会。
以上四种角色相信每一个人有正常人际关系的人都经历过,只是你从来没有这么清晰的判定过而已。以前你会通过和对方暂时关系的好坏来判定是否与之合作,当然这算不上对错,但是可以说是你格局不够。
不是所有人际关系都是从朋友开始,当然也不是以朋友结束。真正有格局的人关注的是“条件是否具体”。他们不会对竞争者咬牙切齿,也不会对支持者无限信任,他们眼中人际关系谱是在条件的变化下不断迭替的。今天的竞争者也许就是明天的支持者,甚至可以说今天激烈的竞争就是为了明天更大的合作!正如恨一个人不是偶然的,而也爱一个人不是巧合的。
最后留一个思考给大家。请你来判定一下,“梦想”作者潘乱属于哪一类?我的那位兴奋的笑出声的朋友属于哪一类?
最后的最后,我不得不再说一个真相,腾讯是很多创业公司的支持者,只是我也不知道这种支持会走向何方?祝大家好运。
马化腾的表情包太少,只好放这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