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写作•遇见我的日更计划

2020年书单分享:心理学篇

2020-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向上有阳光

在上一篇书单中,我整理了自我提升类的书籍,而在这篇书单里,我将与大家分享7本我在2020年读过的很棒的心理学书籍。

1.《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美]苏珊.福沃德博士,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这是一本拷问有毒父母的书,同时也是疗愈原生家庭伤害的书。

去年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原生家庭》,今年为了写书评又仔细看了一遍,最后写了13000多字的书评。

网友子书夜寐给本书的短评恰如其分,她说:“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说谢谢,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原生家庭》这本书豆瓣评分高达8.3分,2018年度社科.纪实类图书排名第五,豆瓣书评有750多篇,可见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

《原生家庭》《依恋》《执迷》是关注原生家庭和婚恋人士必读之书,也是自我了疗愈的必读之书。我之所以看这三本书,因为我也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有的人流着泪读完《原生家庭》;有的人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原谅自己的理由;有的人读完之后会反思自己作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孩子免受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即使这种改变是缓慢的,但是意识到问题所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改变。

《原生家庭》这本书用事实告诉你一件事,那就是——有的父母并不爱自己的孩子,你受过的最大的伤害有可能来自你的父母。

如果你还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或许书中的案例以及现实中的诸多案例一定会打你的脸。那些对子女进行语言虐待、身体虐待、性伤害的父母是真的存在,而且还不少。

意识到这一点,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的那颗曾经多么想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却又总得不到的心可以放下了,有毒的父母一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有毒的,二来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

因此,有些伤、有些事,可以不和解,也可以不忘记,但是,你唯独不能不爱自己,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你无法改变自己的童年,但是你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爱的童年。因为你们夫妻俩组成的家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经常抑郁、无故悲观,经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我真心建议你看看苏珊.福沃德博士的这本《原生家庭》。

但是,拷问父母不是本书的目的,通过这本书来疗愈自己,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才是目的。

2.《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美]苏珊.福沃德博士,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这些年,“PUA”这个词流行起来了。百度百科对“PUA”的定义是:“PUA,全称“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目前以组织的形式快速发展,以网络课程、线下培训等的方式来教唆人进行诈骗,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会成为PUA的受害者。”

看到这,你的脑海里一定有一些现实的案例浮现,比如北大女生。

其实,对受害者实施PUA的人并不一定经过专门训练,他们会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一些惯用语言去贬低、损毁你,瞧不起你的观点、你的出身、你的工作。他们非常在意你的异性朋友,总是疑神疑鬼,让你误认为这是爱你在乎你的表现。然而,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就会极力推卸责任,似乎你就是错误的罪魁祸首。和他相处,你常常如履薄冰,你变得没有自尊、没有自信、没有任何成就感,你变得抑郁,甚至认为离开了他,你就无法活下去。

醒醒吧,你这是被“PUA”了!你遇到的是“控制型男人”。这种男人的特点就是靠不断贬低女人来获取掌控权,推卸责任,在情感关系中占据主动。

苏珊.福沃德博士的这本《依恋》正是教你识别渣男的。不仅如此,她还教你如何逃离渣男的控制,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事关我们的婚恋大事,我觉得这本书还是看看比较好。

3.《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美]苏珊.福沃德博士,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我把《执迷》看作是《依恋》的姊妹篇。这本书也是教你识别不正常的恋爱和恋人的。

看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无论是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还是爱你爱得死去活来的执迷恋人,还是远离比较好。

但是,在恋爱中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正如苏珊福沃德博士生书分析的,“这些执迷爱恋者由于童年时期经历过种种创伤,种下了这样一个核心情结:害怕被抛弃。当他们遇到心动之人时,被爱的渴望被唤醒,由于担心自己再度被抛弃,所以处处逢迎。”

说通俗一点,那些被执迷恋人缠上的人,多半因为童年缺爱(多么痛的领悟)!

所以啊,各位有儿女的家长们,看看《原生家庭》,看看这本《执迷》,多爱自己的孩子一点,有空多陪陪孩子(再不陪伴,他们就长大了,到时候又可以来一轮原生家庭连环追尾),别让他们受到执迷的伤害。

4.《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西尔维亚.洛肯,北京日报出版社

以前我很羡慕那些活泼开朗的女孩,因为她们不仅人缘好,还特自信,即使表现得一般般也不影响她们找到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外向性格比内向性格好。

在我看来性格无分优劣。内向有内向的优势,外向也有外向的优势。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外向型性格,都负责吃喝玩乐,那谁来做那些需要更专注的科研工作呢?毕竟科技和世界的进步还是得靠这些人去推动的。

《性格拼图》这本书告诉你一个道理,那就是性格并非一成不变,它受遗传、环境和心境的影响,在“外向——内向”这条曲线上,有时靠近外向,有时靠近内向。性格可以塑造我们,我们也可以根据环境和心境改变性格。

在了解自己的性格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发挥主动,拓展自己的舒适圈,把各种关系处理得更好。

5.《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中信出版集团

最近这些年也比较流行说“心流”。心流其实就是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而忘记时间存在的那种状态。

吉姆.奎克在《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里提到,处于心流状态的工作效率是平时的4倍。而为了让自己经常处于心流状态,就有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90-120分钟)、健康的大脑和身体、可实施的清晰且具体目标(多任务同时执行时,每切换一个任务会浪费20分钟),同时还要消除分心、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等等。

《心流》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找到效率、行动、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在写这篇书单的时候就处于心流状态,因为送完孩子去幼儿园,回到家我就开始撰写这篇书单,因此而忘记了还有衣服没有洗。

6.《超限思维》王建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如果你常常陷入情绪低潮,常常“自厌”,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你有可能抑郁了。你可以看看这本来自患抑郁症的王建平写的《超限思维》。这本书是作者与抑郁作斗争期间,每天写一千字写出来的。

面对抑郁,其实你不必自厌,你已经是一个很坚强很了不起的人,因为你“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执着地活下去“,“把外界的苦难化为内心的苦难,负重前行”。

那些抑郁到自杀的人,实则是内心破产了。

不要强求抑郁的人自律,他们并非懒惰,而是内心跟不上节奏,他们的内心有太多的自我否定和质疑。

《超限思维》一书里阐述了抑郁症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手写日记、培养微习惯等)。作者在书里指出,改变自己的固化思维,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改变对自我的认知,才是走出抑郁的开始。但是要改变自己,必须付出确切的行动。

神经症的治愈标志不是焦虑和抑郁的消失,而是改变自己与焦虑相处的方式——一边焦虑,一边做好该做的事。

说点题外话,我平时写书评并发布到豆瓣上,鲜少有书的作者关注和点赞。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王建平不仅给我点赞,还关注了我,这让我受宠若惊。后来我参加豆瓣阅读举办的小说创作大赛,遇到了王建平,他也参加了。他的更新频率不高,一周更新一次的样子,但是更新的字数却比我多。他在豆瓣上给我加油打气,让我挺受鼓舞的。

7.《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圣母型人格自救手册》雅基.马森,九州出版社

都说要爱自己,可是道理谁都懂,就是“狠不下心”来,将注意力稍微转移到自己身上,好好爱自己。

一旦你决心要好好爱自己,给自己买买买,结果一结账,才发现购物车里不是买给孩子的吃的穿的玩的,就是买给老公的东西,明知道自己的洗面奶已经用完了,却还是不舍得给自己买。

你以为自己很伟大,其实这是一种病,一种叫做“圣母型人格”的病。得这种病的人,会通过无休止地付出、掏空自己的光和热,然后有机会的时候以此作为筹码,过分要求自己的孩子、儿媳或者女婿也如此无休止地付出,如果做不到,他们就会因内疚而自责,然后接受你的“批评教育”,他们在无形之中就被你掌控。

身边太多“圣母型人格”的人了,他们总是让你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受他们影响和左右,你明知道他们这样做依然无法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你明明感觉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但是,雅基.马森的这本《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可不是说“圣母型人格”的危害的,而是教那些“圣母”们要自我肯定、正视自己的需求、不要害怕拒绝别人,要真正走出爱自己的第一步。

如果你也会有这种无休止地付出、不敢说出自己的需求、认为对自己好有愧疚的话,我建议你看看这本《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相对于“圣母型人格”的人,我真心希望你们自私一点,对自己好一点,多拒绝那些你不情愿做的事,这才是对你的孩子、你的家人最大的无私。虽然他们现在也会要求你无私地付出,但是请相信,你的自私一定会为你赢得尊重和爱。

以上,便是今日分享的我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看过的心理学书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