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听仙乐耳暂明

2023-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慧韵凝痕

    今天上午听了赵丙秀教授语文教育智慧生态的讲座,大抵富含人文情怀和处世哲学,主要是关于做为山东省首批语文基地校设的构建过程、组成部分和实施的方式,赵教授肤白微胖,气质儒雅,应该会讲得很好,可惜我上午四节课,没能听讲。再则,他所讲的,似乎也非个人一力所能施为,暂不能发表任何看法。

      下午听了张卫红教授的讲座,我在手机上全程参与观看和互动。张教授的普通话标准,发声纯正,吐字清晰,清雅空灵,如泉水之叮咚淌过心间,如乳燕之出谷划过耳际,如缥渺之梵音宁心静神,如温煦之和风拂柳分花。动听的声音里讲述了语言之美,描绘了文字之美,阐明了文章之美,奇喻妙方,不可形容;识见之明,只堪意会。对文本的解读分析,有声有情有据有理,而又角度独特,发人之未发,揭人之未想,可见解读的功力之深厚。听着张教授温婉知性的讲解,我只想到祥纹成云绕于天,虚空生花坠于地。

        张教授着重以解读文本的四个意识铺展开来,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分析,也精选了名家的解读典证,以宣示理念为引,以名篇深读为例,以教会方法为要,给我们铺出了文本解读的全新的路径,也指明了语文老师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深受故舞,我们听后,犹如压紧了弓弦的箭,作势欲发,纵“引而未发”,也是“跃如也”。

        我们学会了抓住语言的建构,字上我们深味了祝福“剩”字之妙,段落(第八段)中我们精品了“老王”底层之悲、社会之殇、人性之光的奇,篇章里我们新构了最后的青藤叶里蕴有的批判、愤慨和救赎之巧,文本里以长城一文为例我们学到了触摸其挖掘的教授点的智。

        精彩点不胜枚举。

        关于解读,我讲—个故事。

        鲁迅说:晚安!

        老师说:“晚”字点明了时间,说明是黑夜,象征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安”字道出了黑暗社会里,民众的无知无觉,国民的麻木不仁。感叹号表示,鲁迅对他们怒其不争愤慨、哀其不幸的怜悯。

      鲁迅:……我不是这个意思。

      以上就属于过度解读,无原则无根据的解读。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诚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切事物包括文本,一旦产生,自已也就有了生命。不同个体基于自身的经历修养身份地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相异的审美。同样是听雨,年龄阅历不同,感受也自不同: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讲座,拾趣如下:

      文学文本是具有空白和未定点的。

      每个人都有基于自身的期待视野: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以前由阅读经验、教育水平、文化修养、生活经历、艺术趣味等所形成的四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些因素化合成一种机制,一种期待,一种对艺术的要求与评判尺度,也是一种语感的图式。

      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少年人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思想,老年人读了却要哭。

      姚斯说过, 一部文学作品,总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管弦乐器,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决定教师解读能力高下的关键不是拥有多少策略而是教师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专业水平。

      教学解读问题不仅是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即教师的读书、思考、写作、反思能力......

        今天的收获很大。学习,永远在路上,向未来出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