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社稷
人们为什么要把国家称为“江山社稷”?江山一词容易理解,那么“社稷”是指什么呢?
“社稷”实际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不可割绝的血缘。
“社稷”是“社”与“稷”的合称,社是古代的土地之神,按五行方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5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
稷,指五谷之神,有时特指其中的原隰之神——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也就是农业之神。
传说,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是每丘能住25户,称之为“社”。
句龙死后,彼奉为土神,也叫社神。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房屋祭祀,称之为“后土”。
烈山氏的儿子柱,做夏的稷正(主管农业的官职),在其死后,被奉为农神,也叫五谷神。
这是神与其原型的对应。
从词源角度分析,“社”字在甲骨文中与“土”字一样,像女性生殖器。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祟拜。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祟拜的流风余韵。
甲骨文中“土”也是社的意思,后来人们在“土”字上加了“礻”旁,也就成了土地神的名称。社祭的神坛也称为社。
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民间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立社的多了,社日就成为了睦邻欢聚的日子,同时人们还要举行各种欢庆活动,“社戏”、“社火”的传统,就是这样形成的。
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一词,也与社日活动有关。
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后来人们把稷与社并祭,称为“社稷”,这也与社日活动有关。
中华文明是从农耕社会开始的,人们祟拜大地和能生长谷物的神灵,于是就产生了“社稷”的概念,并形成了从中央政权到地方百姓的祭祀活动。
“社”和“稷”这两个神灵相近,人们一起祭祀,久而久之,“社稷”的概念就深入人心了。所以《周礼·考工记》这样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
于是,人们就把国家称之为“江山社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