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风数字尾巴学写作

成为干货类写作者的秘密,我获取知识的6个渠道

2016-04-04  本文已影响9248人  彭小六

有人问小六:
“你每天都在写干货文章,你的脑子里面哪来的那么多东西啊?”
我说我学来的啊,这里挖一点,哪里挖一点。
那到底是在那里挖来的呢?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来聊聊在哪里挖知识的问题。

知识获取的入口

1.阅读

郝明义在《越读者》中将阅读分成了四种饮食:


阅读的四种饮食类型

而我们人在职场,或者即将踏入职场,我们更关心的是哪类阅读呢?

小六觉得我们既要关注诗和远方的田野,也要关注一下眼前的苟且。
所以主食阅读是在职场人士的安身立命之本:
比如读小米的营销总监黎万强写的《参与感》,你可以学习到小米的如何零开始一步一步做用户营销的方法;
读秋叶的《我的网课创业》你可以知道,如何打造自己的网课品牌和团队;
读范冰的《增长黑客》,你可以学习到如何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让创业公司的用户和收入快速增长的。
... ...

李开复在最近的论坛分享的时候提醒我们:少读成功学的书。
我的理解是,成功学会告诉你:去吧去吧加油加油,你可以的
但方法论的书籍会告诉你,嗯,我当时是怎么干的,遇到了这么些问题,后来我是怎么解决的,所以如果你做这件事,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你可以试试看

2.微博

如果微博只是你刷朋友圈的地方,那真是太可惜了!

(1)我的微博是来学习的。

我定好自己要学习的领域和方向之后,我会在微博上关注这个领域的一些大V。


我的微博PPT教练团

专业大V的微博很少像朋友圈一样每天发些吃喝玩乐的信息,更多的是一些行业信息,碎片化的想法。
比如3月9号,秋叶老师发了一条“我是如何做笔记的”微博,然后我惊喜的发现,这其实是一份关于如何塑造个人品牌的思维记录嘛!后面发现,秋叶老师确实用这几份手稿做了几场关于个人品牌建设的分享。


Paste_Image.png

(2)微博可以和大V交流。

这种交流不是巴巴的提问,而是一种“资源互换”,也就是你能给大V什么,然后才是你想得到什么。
比如现在你买到一本新书,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在微博上找到作者,然后进行互动提问。但是你可以先把你的读完他的书的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发出来然后@TA,一般大V都会设定固定的时间来回复读者的信息,所以这种即时的大神反馈交流会让你学习成瘾。

3.微信

微信的知识分两块:

(1)朋友圈

关注那些正能量的朋友,他们在创业,在学习什么,在转发他们参加的活动。
至于吃吃喝喝秀恩爱的,呵呵,我一般都取消关注了。

(2)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每天都有微信推送,所以你只需要关注你学习的知识领域就行了。

4.搜索

知识浩如烟海,如何快速找到呢?当然使用搜索了。
下面我就讲讲我常用的几个搜索位置:
百度,微博,知乎,豆瓣和简书

(1)百度

经常收到后台很多小伙伴的留言提问,但是很多都是直接可以百度就能知道的。
比如以以下文字开头的提问,
“(what)什么是··· ···”
“(why)为什么··· ···”
“(how)如何··· ···”
“(where)哪里能找到··· ···”
“(which)有哪些··· ···”
这些都是百度可以知道的,什么不知道如何百度搜索?
请在百度搜索栏里面输入关键字,如何使用百度引擎


Paste_Image.png

(2)微博

如何想找到一个博主过去的一些关键词信息呢,微博也提供了关键词搜索的。
比如我想找萧秋水老师的知识管理方面的历史信心:


QQ截图20160404075121.png

瞬间所有跟知识管理相关的文章和老师的历史信息都展现在我面前,是不是很方便?

(3)知乎

知乎的问答简直是个神一般的存在。
所以如果你有疑惑,好奇都可以在知乎提问,设定好主题方向,系统还会推荐一些这个方向的大神供你挑选,你可以点名邀请他来回答。
所以如果你能把自己的问题的来源,解释的详细一些,有很多大神会很乐意来回答你的问题的。

截图来自知乎

(4)豆瓣

我们出去逛街找饭馆的时候,都知道使用大众点评来看评论,为什么我们读书看电影的时候不会搜索评论呢?
豆瓣就有这样的功能啊,一本书到底好不好,别人推荐的靠不靠谱,适不适合自己?你只需要花1,2两分钟在豆瓣检索一下就行了。

截图来自豆瓣

(5)简书

简书的文章包罗万象,就像是一个大广场,每个人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是如果我们想寻找某一类的信息怎么办?
在首页进行搜索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比如我想搜一下知识管理相关的文章:

简书搜索专题

5.云课堂

想要系列的学习一门课程,又担心找不到好老师,学费有贵?
线上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原来的知识下个名校的讲课视频不同,云课堂结合了作业提交,社群互动的元素,你不在是一个人傻不拉几对着屏幕自学了,你会进入一个虚拟的班级,有很多人和你一起学。


截图来自网易云课堂

6.社群

现在线下线上的社群很多,小六接触到的有拆书帮,行动派,趁早,十点读书会,业问,PMCAFF,职场充电宝,workface··· ···

你关注的很多公众号都开始做社群,如果不知道有么有,方法很简单:

7. 实践

实践获得真知,一点都没错。
所以最好要补充一下的就是“实践学习”的这个入口。
懂得再多道理,如果不去做,是没有什么用的。

8.小结

今天我们聊的是学习的入口:



就像我告诉你说,嘿,这里五处矿洞,里面有不少你的能挖到的宝藏。
但是你并不会很轻松,不是直接裸露在地表的,都需要你费一些力气,仔细的筛选,你会开始么?

尼古拉斯·卡尔 在他的《 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一书中,提醒我们互联网时代正让我们很多人变得浅薄:我们只满足对一件事情的浅认知,也就是仅仅满足于“知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知识的入口我知道的有这么多,这些有深有浅。
有碎片需要你细细的筛选,比如微博,微信和搜索;
也有成块的富矿:比如阅读,比如社群和云课堂。


你会选择挖哪些呢?
还有没有其他富矿呢?期待你在补充。

END.

延伸阅读:
我们学习总是先定方向,再找方法,然后才是拼努力。

关于:我该学什么呢?我怎么确定自己的技能学习方向?
请参见:什么都可以学的时代,你该学点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