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3732/73090db136e3cbc6.png)
2021年写《当兵那些事》,先后写了十六篇,相当于把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距离产生美。隔了五十年的时光打量逝去的岁月,产生的却不仅仅是美,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乐观的人,似乎唤醒了熊熊燃烧的激情,如《站岗》一文中身披万道霞光,为伟大的祖国站岗那种崇高,那般神圣。即便是阴天,即便是寒风呼啸,威武的哨兵,头顶仍然瑞气千条。多年后战友相逢,喝大酒,吼军歌,七老八十的人居然喊出了“倘有战,召必回”,居然喊出了杀伐之气。他们真诚地相信自己当年的人生价值,相信自己没有虚度光阴。悲观者则恰恰相反,他们或许算是历史的虚无主义。百万大裁军之后,部队成建制地消失了,千辛万苦修建的营房已是断壁残垣,荒草萋萋,所有的付出都是一场空。《春到沙力沟》一文,便是对青春的祭奠。服役期间,除了施工,就是做好人好事,就是谈心,狠斗私字一闪念;除了政治学习,就批林批孔批四人帮,今天打倒这个、明天打倒那个。大好的青葱岁月,却是如此荒诞。小说《好事》以及散文《谈心》便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忽视军事训练,野战工兵被地雷引信炸断手指,导致了《我是一个兵》中牛喜的悲剧。
写作者理应成为历史的纪录者。
而纪录者理应忠实于历史,把当年的亲身经历诉诸文字。只是纪录,没必要下结论,是与非留待后人评说。毕竟“身在此山中”,看不清那座“山”的真面目。
遗憾的是,半个世纪的往事太过久远,五年的军旅生活又太过琐屑,哪里还记得清楚。
能记住的大抵是印象最深刻的事,而且那些事多半很有趣。放羊的亲王,牛喜的大嗓门,老兵刘贵福,还有马解放和驴吉普,说明军营并不缺少“恩怨”和欢乐。
至于亲爱的读者,你或许从中读出了欢乐,也可能读出了怀念,还可能读到嘲讽,惋惜,同情和伤感。
我只能说,你的理解是对的。
重走走过的路,感谢大家一路相伴。
是为后记。
2023年9月13日午后于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