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感冒的梵高~消零发现更好的你(历史)

思考

2022-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安幼鱼

看完了周岭的《认知驱动》以后,对我触动最大的几个点是:

1. 不光要输入,还要有输出,没有输出的输入只能是自我感动,是一种虚伪的努力,只会给你带来焦虑和迷茫。

2. 即使输出,也要有价值意识。输出指的不是把你想到的任何东西都不假思考地写出来,日更不能沦为形式。要想成长,就要让自己变得有价值,然后把价值带给别人,产生影响力,最终达到价值交换的结果。

3. 不要低估写下来的力量。等你迷茫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刷抖音,看网络小说(仅仅针对我自己),追剧,刷淘宝等等事情来逃避思考。问题始终就在那里,核心困难也始终就在那里,如果你还有成长的念头,说明未来的你正在向现在的你求救,不要试图绕过核心困难,去练就一门技能。

如果暂时你的目标还很模糊,那就写下来,不要让它在脑海里四处乱跑,因为你很容易就会被别的念头侵扰,从你正在思考的问题上跑到其他毫不相干的想法上去。

写的过程会调动你的思维逻辑能力,让你专注于此刻的困惑中,梳理你的问题,慢慢找到解决方案。即使暂时找不到,至少你的情绪可以平静下来。

如果暂时找不到长远的目标,那就写下你能想到的最接近的目标,然后往这个目标靠近。当你达成这个目标的时候,会发现前面的路又清晰了一段,就可以继续前进了,这样一来,终有一天你能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不管怎么说,动起来总比停留在原地好吧?

周岭给了一个找到人生目标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至少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我认为这句话就是他关于价值规律的很好的说明。人毕竟是社会动物,要跟社会上其他人产生链接,给他人带去价值。

价值规律贯穿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职场、家庭还是亲子关系中都是如此。

而对于写作者来说,把你输入的东西输出成产品,也算是做成了一件对他人有用的事情。

谈到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周岭提到了一个“7年就是一辈子”的概念。

漫画家戴维.萨拉奇诺在他的漫画《11辈子》中说了这么一段话,大意是:

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7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

回想起提高班老师给每个新手作者的规划,要想靠写故事投稿月入过万,需要你保持输出稿子三年才能做到。

刚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三年好长,为什么有人不需要三年,很快就能做到呢?其实他们在此之前多半已经有了积累,又或者他们凭借更加刻苦练习的方式,缩短了积累时间。

现在听到7年精通一项技能的说法,才知道,之前觉得3年太久,真的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在作怪。

别说技能,就算是养成一个习惯,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

2009年,伦敦大学开展了一项“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长时间”的调查,其习惯养成的标准是:必须使这些习惯根深蒂固,成为自己毫无察觉的行为。

调查显示,养成习惯的平均天数是66天,最长254天。

周岭认为养成一个习惯要按照至少半年的期限来规划。

回想起我早睡早起的习惯,的确已经有半年以上了。每天生物钟能准时把我叫起来,起床也不费力。

实现人生目标需要做三方面的准备:

1. 心态上的准备。以7年为一个周期,耐心地打磨一项技能,聚焦你的目标,持续学习,终身成长,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2. 方法上的准备。刻意练习的方法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核心就是在舒适区边缘不断拓展自己,花大量时间对作品(产品)进行持续的修改和打磨。

3. 策略上的准备。产出深度价值,即制定有产出的目标、保持耐心去积累价值、在舒适区边缘打磨价值,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参与价值交换。其实第三点就是前两点的总结。

回想起我这些年所谓的努力,不管是阅读还是记英语单词,都像是一种做给别人看的努力。

光阅读不输出,光记单词不运用,这种努力有什么意义呢?

到了中年以后,突然就有了一点觉醒意识,又碰巧在这个年龄看到了周岭的《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两本书。

现在的我跟以前比起来有了不少的变化,开始有耐心阅读枯燥的书;早睡早起也成了习惯;早餐也从以前总想着变花样,到现在每天早上吃切片面包配咖啡都能接受;中午开始吃轻食的沙拉,那些生菜吃起来也没有以前那么难以下咽;每天晚上婆婆下的白水面条,加点盐和醋也觉得没啥问题,不用再买各种咸菜搭配。

简而言之,好像自己慢慢能够从浮躁中抽离出来,一点点地沉淀下去。

上周我开始利用每天早起的时间写当日计划,写昨天的复盘和成功日记,打算先将复盘坚持100天再说,现在是第五天了。

今天看完《认知驱动》后,心想我能不能放慢听书速度,坚持每天只听一本书,然后把之前听过的书都反刍一下,每本书至少写上1000字的笔记?

虽然我不知道这样做能不能让我实现价值交换,但至少是在输出产品,至少踏出了行动的第一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