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
卷二十七,汉纪十九。时间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49年。主要故事有,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宣帝言“汉家本以霸王道杂之”,宣帝崩等。
1、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出现此情况,一方面是多年来汉朝及西域各国对匈奴的军事打击,另一方面也是汉文化对其同化的结果。经过上百年的战争、和亲,匈奴和汉朝的相互了解已经十分深入,尤其和亲政策,汉朝的公主、使臣都在潜移默化的用汉文化影响着这个游牧民族。五单于争立很大程度反应出的是继承权的正统问题,如果没有上百年的耳濡目染,匈奴内部是很难孕育出这种文化形态的。可见文化的强大作用。企业文化也是如此,能够使企业基业长青的只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内生力,缺少企业文化的企业只能是在维持一门生意,迟早会倒闭。
2、汉宣帝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真是一语中的,自汉起直到辛亥革命,历代王朝皆用法儒,用法稳定社会秩序,用儒统治子民心智。司马光反驳是当时无“真儒”出现,如果伊尹、周公、孔子在的话,汉宣帝就不会霸道、王道、儒道皆用,而只用儒道,司马老先生没有看明白一点,什么时代造就什么人才,从秦孝公变法到汉宣帝时代约3个世纪,在没有统一的选拔制度下,人才的生长是趋利避害的,是功利的,王道、霸道更有市场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再出现像孔子这样的大儒呢?所以,面对市场不能靠理想来看产品研发,重要的还是需求。
3、汉宣帝其人。汉中兴之帝,体味过民间疾苦,经历过宫廷争斗,一位有为的皇帝。三个可敬之处:一是用人,宣帝期间出现了一批高素质人才,霍光、魏相、丙吉、黄霸、赵充国、杜延年、萧望之等等,而且均能用人所长,并且赏罚分明。二是做事,不激进,不意气用事,在与赵充国商议平羌之乱的过程中,君臣信件往复数次,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最终确定可行性方案。三是做人,比较勤俭,善于纳谏,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