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分文去看海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日拱一卒

2006年6月,临近暑假,下铺正准备去火车站买火车票,我随便说了一句,如果你能给我买到青岛的半价火车票,我就和你一起去。他是临沂人,学生证上写的是武汉-临沂,能买到青岛的票吗?他回来的时候,拿了一张票甩给我并说,就这么定了,跟我回去吧。

临沂还是不想去,要去就要去青岛。这张84元的无座票将我从武汉带到了青岛,历时24小时,这是绿皮车,直到枣庄才轮到我坐上位置。青岛站出站查的很严,学生一定要查学生证,我被留在一间补票的小屋子里,我知道兜里的300元钱是仅有的开销和盘缠,绝对不能拿来补票。工作人员反复用青岛话问我,来青岛干什么?我反复答,来看海的。他和他的同事就是笑。后来,他们也没辙,最后被我赖掉了,2个小时后放我出去了。

出了车站,疯了似得跑着,穿过地下通道,一路来到靠近栈桥的海边,呼吸着海腥味特浓的味道,在第六海水浴场的沙滩上疯狂地奔跑着,跳跃着,终于看到大海,并兴致勃勃地花10块钱拍了两张照片。受高中课文《山民》的影响,在逃离大山,来到大城市武汉后,对海的渴望愈发强烈,终于促成了这次的孤身看海的青岛行之行。

找工作,找临时工是每天的中心工作,各类晚报,各类牛皮鲜,到处看,到处打听,晚上住15元一晚的通铺房间,吃馒头为主,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去应聘了多少次,后来中意了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给机构看护孩子,不能提供住所,被我放弃。第7天了,手头几乎是没有钱了,还没有找到落脚之地,就不能再停留了,就是生存问题了。最后,将目标盯在了“招聘服务员、配菜员、洗碗工”的广告上,一家店一家店的寻,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已经满员了、不招临时工、要招本地人......吃了无数次闭门羹后,这一天的晚上,在火车站不远的一个海鲜大排档找到了一份可以收留我的地方。到这个时候,才通过公用电话告诉家里,谎称和山东的同学去山东做兼职挣钱去了,当时家人没啥意见,只是叮嘱我注意安全。

很幸运,店里同时还有另外三位大学生也在这里打工,加上我就是三男一女。当服务员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事项也很繁重,特别是头几天你非得脱一层皮、换一遍骨头,端盘子、洗盘子、搞卫生......夏日的青岛人流如织,火爆的海鲜大排档让老板赚的腰包鼓鼓,我们倒也好,每天都能吃到一些海鲜,皮皮虾、蛤蜊、蛏子、扇贝等,也算是对一个没吃过海鲜的我来说的奖励吧。日复一日,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那时候单纯得多。身体也从开始的腰酸背痛到后面的习以为常,烦躁的心也落了地,虽然住的四个人的通铺,并在店铺的阁楼上。但是,每天看海的积极性没有变,大排档离海特别近,2分钟的路程,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都会去海边看看、走走、跑跑,每天凌晨收摊之后,也会去海边洗澡、游泳,有一天深夜月亮很大,海水退的很远,一路奔向海底,张开双臂,站在海中央,全世界只有我,印象特别深。

一个月到期后,我立马和老板说了想走人,400元的工资外,老板鉴于我的努力工作另外加了我200元(老板也挣钱啦啊,每天宰那么多客呀)。离开大排档后,没有回头,这个地方不值得我留恋,劳动人民的血汗被资本家榨的感觉太不好了,并暗暗对自己说,以后不能再去干服务员了。背着包,揣着600元,舍不得离开,又在青岛呆了10来天,想再看一看海的样子啊,每天过着游荡、看海、游荡的日子,没有扎啤、没有海鲜,只有馒头。趁机,去了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大学路、海洋大学、小鱼山等地成为我转悠的场所,每天的工作就是海游。返程那天,买了一张全价的火车票,168元,这回可以昂首挺胸走进候车室,并且还是有位置的坐票,然后买了一桶泡面,就几乎没有钱了。到武汉后,又去找同在武汉打工的同学借了70元,再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

回到家后,邻居老叟问我,怎么那么黑,一个读书人怎么比农民还黑,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简直在问,这个人是不是在外面受了苦不敢说啊。回到学校后,我将这次身无分文看海的经历写成《海边打工记》的日记,投给湖北电台交通频道,后来播出了,得到了28元的稿费,这也是我的作品首次在省级媒体发表。那个寒假回家的时候,我用这28块钱,和另外写稿挣的80块钱,为父亲买了剃须刀,给母亲买了脸霜,希望他们能年轻美丽一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