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偏爱孤独
每日一句:
疏远与孤独化作长达数百里的电缆,被巨大的绞车吱吱作响地卷起。
难以判读的信息通过那跟被绷得紧紧的线,不分昼夜地传输过来。
——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春节喧闹的家庭聚餐桌上,亲戚们嘴含着饭菜,说的话,聊的话题都听的不太清楚。
当有人把我摇醒,问我“有没有谈朋友” “有没有partner” 或者 “最近跟谁走得比较近” 的 任何“你怎么还没结婚”的另一种说法的时候,看着桌上油腻饭菜的我,猛地发现:
我已经不是三姑六婆大伯大舅眼中那个“哇,好可爱的小妹妹”,而是“天啊,你也不能一直卖萌下去吧”的女人。
也许等真的结婚,我就能听清楚他们说的话了。
//
还没到春节,就有很多“春节应对亲戚催婚指南”的推送。
我在想 “你以为亲戚有那么关心你们么……”
大人好像只是在确认一件事:“噢,好了,他也结婚了。这些小孩最后还是跟我一样。嗯。”
另外,他也可以确定,你该给他的孩子红包了。
//
2016年,心理学领域有一项新研究:
把过往创伤当作身份认同的核心,会让创伤的影响持续更久。
我认为,无论是过往的创伤还是过往的丰功伟绩,如果人一直把这些东西放在嘴边,作为一种identity,都很难进步。
就好像那些写“春节催婚应对指南”的人,把“单身”作为一种好像“挺自豪?”的身份,来暗黑应对家庭亲戚的 ”质问“,相信再过几年也暗黑不起来了,而这种身份认同的被迫自我创伤则一直伴随着自我吐槽、腹黑的你。
//
春晚期间,大家在有的没的发红包或收红包。
手机看到一则很没品的笑话:今晚,微信上大部分人上一次的聊天记录是2016年2月7日(去年除夕)。
的确很可能是。节日是还记着有你这个朋友的人最能毫无顾忌给你发消息的时候。
而如果到了这个时候,没人催婚,没人问候,那也许暗黑的你终于自由了。
写在最后:
分享日本作家重松清的一个句子:
考えでみればさ、
孤独じヤながったら自由じヤないよね。
自由であろうとすると、孤独がもれなくつぃてくるし、
孤独になれば、その分自由もつぃてくるかもしれなくて。
试想想:
不孤独的话,也不会自由吧。
自由的时候,免不了孤独;
孤独时,伴随着相对应份量的自由。
有时,可能你就偏爱孤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