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痛苦的价值跟《苦難的意義》
2023-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李立亨l穿透光和影
你有没有听过《苦恋歌》,歌词的开头是:「明知失恋真艰苦偏偏走入失恋路。」
失恋?你以为我乐意,我愿意,我爱吗。我就是没办法呀,不是吗?
话说,你真该在失恋前跟失恋后,都来读美国哲学与心理学协会前主席保罗.布伦(Paul Bloom 1963- )的《有多痛,就有多值得:痛苦的价值及其如何为我们带来快乐》(商周出版),大陆翻译成《苦难的意义》。
曾被评为「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授」的他,早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痛苦能让我们减少焦虑,甚至能帮助我们超越自我。」
痛苦有两种:真正的切身之痛(身体或精神受伤),想象的痛苦(比如看悲剧或鬼片之类的)。这两种痛都有可能带给我们快感跟提升,只要我们能主动掌控体验哪一种情感。
这本书的原名直译是《甜蜜的点》:超过一个甜蜜点,你就开始觉得幸福。反之,你超过了,就会持续痛苦。要怎么拿捏呢?这就需要我们提醒自己,怎么去跟苦难,保持距离。
所以,怎么让苦难跟痛苦给我们带来有意义的价值?
在面对它的时候,要有自控力。因为,努力自控跟体会,本身就可以成为快乐的来源。
你越有意识的控制自己要去凸显哪方面的感受跟学习,你就会越加觉得这件事有价值。
什么样的人会有自控力?那些可以体会到,并且让自己的「心流」稳定的人可以。
某宗派不是强调说要: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只不过顺序要调成:面对,放下,再处理。
布伦还说:痛苦本身并不一定是消极的/可控的恐惧感带来快乐/负面情绪是特点(feature),而非缺陷(bug)。
苦痛可以从某种方式让你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深刻的行为。可以让你学会怎么面对生活,面对别人,面对自己。更有可能能让你发现生命的意义跟个人价值。
读到后来,我就会觉得,这本研究心理学,认知科学的书,根本就在鼓励我们保持,静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