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娱乐乒乓球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曹保平导演的特点,是善于捕捉小人物在复杂的故事背景中,做出的挣扎扭曲的心路历程。

《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如是。

2013年的《狗十三》,尘封了五年,终于见于天日。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国内青春题材近几年已经流入各种类型电影,但一提到经典青春影片,我只想起当年的阳光很刺眼,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他的青春影片质量参差不齐,基本上总差一口气去击中观众要害。

而《狗十三》的到来,未映先火,被大家捧为十年来最好国产青春片。

为什么!

因为《狗十三》给予了每一位国内观众青春一面镜子,从这镜子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成长影子。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

“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些影片中的台词,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在大家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言语。

这些看似爱之深的父母用语,托起了《狗十三》女主李玩看似平常但又残忍的青春蜕变。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原先《狗十三》叫《狗13》,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除了李玩13岁的意思,13像英文字母B,骂人讽刺深藏不漏。

故事从一位13岁家庭离异的少女李玩说起,她主要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种小孩跟着老人一起生活长大的家庭结构,我猜在国内的比例,没有过半也有四成吧。

本来孩子在青春期和父母就有代沟,那孩子和老人之间,不在同一频道的语境更为严重,李玩和她爷爷奶奶之间就存在这样的状况。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生,李玩也一直蒙在鼓里,继续着她繁忙的学业和单调的生活。

当李玩头上长出青春痘时,暗示着她的叛逆期到来,但“叛逆期”不就是大人眼里创造的词吗,我搜了一下“叛逆期”的注解: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大家看到了吗,官宣对叛逆期的解释,是一种反常心理,也就是反常规,反大人们指定的世俗规矩,人情世故。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狗十三》就是从这个作为切入点,让观众去探讨到底孩子在青春期,要如何学会接受社会的人情世故,世俗套路,还有大人的墨守成规。

影片中,李玩的“青春叛逆”,成了影片的各种冲突点。

比如开始李玩在犹豫选物理还是天文兴趣班时,结果却被父亲和老师逼着选了英语。

光这一开头的冲突,现实中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是否也有一样的经历,以至于现在我们扪心自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长大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简单而复杂的问题,或许在小时候父母为我们选择兴趣爱好班时,已经扼杀在摇篮里了。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选兴趣班对于影片来说只是开胃菜,大人为了想找个好时机告诉李玩有个弟弟,父亲先买一条狗讨好她,但却没人知道李玩对狗不感兴趣。

好不容易李玩和狗形影不离时,爷爷把狗弄丢后,大人以他们的方式,要李玩“拿得起放得下”,忘掉那条狗。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当大人们看到李玩日思夜想时,他们再以认为对的办法,指鹿为马给李玩买了一条新的狗,还逼着李玩去承认这就是走失的狗。

至此李玩离家不归,导致奶奶去找她迷路失踪,让李玩父亲最终爆发,一场家暴开始上演。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影片发展到这,曹保平导演其实最聪明的地方,不在于批判和控诉任何一方,而是冷静的陈述,这是我觉得《狗十三》最高明的地方。

李玩在片中的行为,在我们成年人眼里,似乎正是片中说的“不懂事”,在看影片的时候,坦白讲为人父母的我,看到狗丢后李玩的言行举止,确实不认同。

但作为观众的我,却能从影片的延伸中看到李玩的成长,一个善良正直青春期的女孩,一点点被大人强制去接受中国式“成人礼”是多么可悲。

所以影片很好的影射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那就是“到底是大人教育方式引发了孩子的叛逆,还是孩子的叛逆让大人不得不动用粗鲁的教育方式”。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来到最冲突的家暴环节,显然这一定是不被人提倡的,是一定要杜绝的,打人一定是不对滴!

但是,我不禁要问,为什么《狗十三》要把这一段拍出来,拍出来的目的是谴责这位明智未开的父亲吗?!

答案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李玩父亲家暴完以后,变得内疚,惭愧,并向李玩道歉,说出了:“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试问有多少小伙伴,没有被父母的胖揍过,又有多少小伙伴,在被父母打过后,还能让父母向你道歉的?!

影片用道歉温柔的厮杀,来拉扯父母对孩子爱之深恨之切的道德天平,甚至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听话的孩子是打出来的。”

大人总是以自己觉得对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到家暴那段戏时,不禁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被人重提的“网瘾治疗所”的杨永信。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那些举着爱孩子的父母,把孩子们送进杨永信的戒网瘾中心,那些孩子在那被残忍的使用电击疗法。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在现实中,其实有些愚蠢父母的教育方式,比《狗十三》的更魔幻,更残忍。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影片里李玩被打以后,真的听话了,原来长大懂事并不是渐渐的,而是一夜之间。

李玩开始接受那条不是爱因斯坦的狗,从而也默默选择接受了同父异母的弟弟。

当李玩去到弟弟的生日宴会时,才猛然发现自己是最后知道有弟弟的人,弟弟被家人簇拥,李玩在背后默默鼓掌,李玩似乎明白懂事的她,并没有得到家人更多的爱。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当李玩弟弟在家中玩耍时,不慎伤到奶奶,大人并没有强行让李玩弟弟道歉。

当李玩弟弟被狗吓到时,李玩父亲直接拿拖把对着狗嘴一顿捅。

李玩觉得此时和狗并没有区别,狗是家中的附属品,喜欢就赏赐骨头,讨厌时则拳打脚踢。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然而更残酷的是,李玩弟弟被狗咬后,大人要把李玩好不容易接受的新狗,扔出家门。

我们平时生活中,不也时常存在这样没有商量的家庭抉择吗,长辈们有着绝对的选择权,孩子只要服从命令就好。

最后影片在庆功宴上,当李玩吃下亲戚给的狗肉时,李玩完成了青春期叛逆的蜕变,真正成为了大人们眼中“懂事,听话,有礼貌”的孩子。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不知从何时起,“孝顺,懂事,乖巧”这些词,成为了绑架孩子自由表达的绊脚石,从影片中庆功宴上的觥筹交错,回到现实中,我们小时候没少在亲戚面前展示过才艺表演吧。

一直到今天,我回家过年时,依然会有小孩子被逼着要在大人面前来段舞,唱首歌,念首诗,大人们当时也不会主动去问问,小孩子愿不愿意。

就像影片中的那块狗肉,成为全部大人们气氛扫兴与否的焦点,根本不去过问李玩为何犹豫。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总结下来,这部电影落地感极强,只要是中国家庭长大的观众,在这部电影中,一定能找到一些自己成长的影子,甚至有些并不在少数的利益重组家庭,更会是看得潸然泪下。

看完《狗十三》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我们到底曾经经历了多少青春的阵痛。

这部真实残忍的《狗十三》,揭露了多少中国式教育家庭

虽然在没有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每个家庭教育方式并没有统一标准,但影片告诉我们的是,孩子在未成年时所有决定,都被大人剥夺和掌控,这样真的好吗?

大人为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一定又是对的吗?

如果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早早就变成了老成,世故,社交功夫做足的社会人,真的是我们教育方式,甚至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