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百出:999急救回应“南航急救门”

2016-10-11  本文已影响26人  岚逸筠篁

导读:急腹症确诊前使用镇痛药会掩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对诊疗决策起到负面影响?

去年,“南航急救门”不断发酵,该事件由于触及民众有关生命急救的敏感神经而备受关注,争论不断。终于,在事件发生后21天,999急救就此事首次作出回应,并声明当事患者张先生“不应该误导社会舆论,加剧医患矛盾”等,同时还请了所谓“第三方”专家接受了央视的采访。

网友们的争论焦点主要有以下3个:

1.飞机落地后为什么拖延了近1小时?

2.999急救是否涉及利益输送而欺骗患者?

3.诊疗过程是否恰当?

4.患者是否真的误导舆论?

急腹症确诊前能用镇痛药吗?

999急救在回应中称:患者不配合治疗,自行拔出胃管,多次强烈要求注射止痛针,一再干扰医生对病情的诊治。而999急救专家在央视的采访中表示:腹痛没有搞清诊断之前,绝对不能打止疼针。

“急腹症确诊前禁用镇痛药”已被许多医生奉为“金科玉律”,因为在他们心里已经存在这样一个信条或教义:急腹症确诊前使用镇痛药会掩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对诊疗决策起到负面影响,但这一金科玉律早已被国外摒弃。

急腹症诊断大师Zachary Cope爵士提出这个论断是在1921年,离现在快100年了!而后人在其著作《Cope急腹症早期诊断学》的最新版中对此进行了驳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欧洲疼痛杂志》(EJP)等国外期刊都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影响急腹症诊断的主要因素不是疼痛,而是取决于医师是否手术的决策上。换句话说,通过腹痛诊断是100年前的技术,现在的医生可以通过结合CT、MRI等辅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动刀子,而不是将他扔在一边观察6~8个小时后决定。

(图示:未确诊急腹症诊疗决策途径 译前图源:JAMA)

很显然,这是对旧权威的盲目崇拜而忽视了实际情况的变化,是十分危险的。从上图看无论用不用镇痛药,患者的预后都取决于医生的手术决策,而手术决策应该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等客观证据做出。说白了,痛与用药后不痛,肚子里面都是一团糟,你觉得靠什么诊断靠谱?

所以这位专家的观点真的科学吗?

求镇痛就是吸毒?

患者在999急救中心腹痛难忍,请求使用镇痛药物。对于一个不具有医学知识的人来说,疼痛难忍时需要一些镇痛措施合情合理。999急救人员问患者是否有吸毒史,本来询问既往史并无问题,但是在患者反复寻求镇痛治疗时反复问患者是否有吸毒史,这个问题就大了。

判断患者是否吸毒不是靠“问”的,吸毒成瘾者的瞳孔对光反射通常并不灵敏,或会出现精神亢奋的症状,也就是说用手电观察瞳孔收缩情况和精神观察就能大致判断出患者是否有吸毒史。

院前急救制度仍需整改

在北京,120和999是不兼容的两套体系,这个体系也是独一无二的。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种畸形的体系。我国并无统一的、全国性的院前急救医疗管理制度,这导致了各地各自为政,乱象丛生。而事件中救护车无视途经的306医院等三甲医院,滞留患者不转院等现象更能体现制度的混乱。

在香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院外急救体系与交通、医院、消防等部门是联通的,政府也有关于多少时间内接诊、送往事发多少范围内的、有能力的医院等硬性规定。如果我国的院前急救体系真的履行生命至上的“帝王条款”,就不会出现这一系列荒唐事。

由此可见,无论是人员专业培训还是院前急救制度制定,我们与其它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明显脱节。我们的医学理念何时才能跟上世界的脚步,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不是随着事件的结束而结束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需要人们的思考和研究。我们不能回避问题,而是应该正面解决问题,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而999急救的回应,就如许多网友所言,很显然避重就轻、漏洞百出,很难令公众信服。至于事件将以何种结局落幕,我们期待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