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天——心理账户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4人  蝎子小猫咪

【蝎子叔的心理小分享】

hello~小伙伴们~你们好啊~

今天是我们共同心理成长的第26天,蝎子叔想给大家讲讲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心理账户的三阶段】

心理账户会针对事物进行评估,看做这件事是得益还是损失。

然后心理会根据事情分类,比如说这个是人情债还是钱财。

第三个涉及账户评估频率和选择框架,账户可以是以每天、每周或每年的频率进行权衡,时间限定可宽可窄。

【心理账户的评估】

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一些无法用钱衡量的事物转化为心理货币。

最早提出心理账户现象的经济学家萨勒曾讲过他的一个故事。他去两次瑞士,一次是去讲课,然后顺便旅行,第二次是专程去,结果觉得特别贵。为什么两次旅行的感觉不一样?因为一次是赚钱后去的,一次是专门花钱去的。

其实这和我们的损失厌恶是类似的。

【如何应对】

比如说最常见的人情债。别人给我们帮了忙,我们要花多少钱来回报,请一次吃饭,还是要帮忙找工作。其实心理都有货币在衡量。经常有看到那种说小时候给抱过什么的就要帮忙照顾全家的故事,很典型就是心理账户入不敷出。没有存够钱,哪能提取那么多。

比如说别人帮你一个小忙,一堆饭就能回报,如果是帮了大忙,可能就要花更多的钱去填补。所以现在大家都不愿意找人帮忙,因为人情债说不清还不够,还多了亏损,还不如一开始就找明码标价的来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