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跑步开始

2020-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stupidcc

听广播听到一篇励志文章,听我的热血沸腾,没找到文字版本,于是就想把它听着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被它激励。

与这篇文章的作者有太多的共鸣,很多想法都惊奇的一样,也许她是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哈哈

2020年的愿望是健康,拥有健康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健康对一个人是多么的奢侈

20岁,健康的我随意挥霍健康,却不知健康正在悄悄溜走

30岁,呼吸困难的我是多么渴望健康,生怕哪一次可能就呼不上来了。

2020年,见证了那么多灾难后反而看开了,生命诚可贵,但也要活的有价值,希望自己在死之前对社会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正文开始,一下是听的文章内容:

2016年,于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心里重建的重要一年,文字酝酿了很久,当作是一个仪式,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还是先从以前的自己说起吧,以前,我就是那种可有可无的女生,是那种迅速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人,成绩平平,相貌平平。

在学校里我习惯了做中等生,但不知何故,心里总藏着不满,一心坚定的认为受欢迎的人都是哗众取宠,或过于命好,后来工作呆在了体制内,

自然也成为了一个很应景的角色,应付工作,麻木生活。我早已习惯了和闺蜜喋喋不休,习惯了下班后就窝在沙发里吃垃圾食品,看无聊的电视节目。习惯了整天抱着手机,把微博抖音刷到不能再刷,把朋友圈里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懒惰的气场慢慢吞噬我的内心,使我越来越心胸狭窄,越来越自卑,软弱和敏感,对人生越来越怀疑,对未来越来越懈怠。

我是不喜欢这样的自己的,也曾试着改变,可从来没在一件事情上长期的坚持过。

我说我想考研,就成套成套的买书,拿起了一本,断断续续的翻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束之高阁。

我说我想减肥,买了装备,就练了几次,大姨妈驾到,就再也没有用过。

对于自虐式的坚持和努力,我从不认同,我理解不了那些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种种约束的人

在我的观念里,努力应该适可而止。我不想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我口中的每一个借口和身上的每一块赘肉,都是像生活妥协的标志。

有人说成年后有两种人,一种是成熟,一种是老

而即将30岁的我已然成为了后者,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苦大仇深。

我渐渐意识到我种种生活习惯,虽然称不上恶习,但绝不是好习惯。而我有相当一部分的不快乐来源于这些不良习惯带来的心灵空虚。

而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都不会太舒服。懒惰和空虚,让我的生活不受控制的走下坡路。

2015年,我有三个愿望。长发及腰,瘦到100斤,考上研究生。结果年底,我都做到了。

2016年,我的愿望是跑步1000公里,读完100本书,完成一次马拉松,考到三个和工作相关的资格证。如愿,我又都做到了。

这两年,尤其是2016年的变化,源于强烈的意识和意志力。跑步、列计划、早起、读书、独处和感恩。这些习惯让我的生活不再凌乱,

情绪不在失控,心里不再空虚。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一年的变化分享给你。

跑步,2015年我开始跑步,2016年,我更是一次都没有间断过。

还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马拉松比赛。每周至少有三天在跑步,每次至少5公里。春天在公园,夏天在健身房。

我选择中午跑,是因为这段时间相对不会被打扰,不会被周遭的事务扰乱计划。

跑步是个特别痛苦的过程,有几个关键的坎很难超越。我是了解自己的,停下一次,可能就再也不能坚持下去了。

这种逼迫的方式,后来却带给我彻头彻尾的改变。我不再抵触,反而爱上了这种整日与惰性作斗争的快感,享受一次次超越自己的过程。

我也终于明白,我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后来跑步也成为了我的一种解压方式。我不再逢人就说自己的不快,而是对自己说,不开心就去跑步吧。大汗淋漓过后,身体累了,心就静了。

长期坚持,需要内在动力,而非外在压力,其实就是自我意识,只有意识足够强烈,才能持续下去。

跑步让我的自控力逐渐增强,我后来的很多改变,都源于跑步带给我的信心。因为体会到了掌控生活的感觉,一切就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列计划,学生时代我们都有把计划记在小本上的习惯,工作以后,恐怕很少有人再列事务的清单了吧。

年初,我准备了一本手账。目标就是满满当当的记一本。不辜负这一年当中的每一天每一夜,保留生活的痕迹和回忆。

我把计划分为长期目标、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

长期目标比如克服畏难情绪,善始善终,减少闲聊,保持微笑。

年计划包括跑步1000公里,读书100本,考三个资格证,完成一次马拉松比赛,

每月来临前,我会列出每个月的计划指标。把需要读的书,月初买好;需要复习的题,提前勾画好,月底在日记里进行总结,同时再进行下个月的计划。

每周我都会安排度两本书,轻断食一天排毒

每天清晨做五组平板支撑,每天晚上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每天至少喝水8杯;

对于计划的执行,我几乎疯狂;

就拿每周三次健身房运动来说,从无懈怠;

提前计划有个神奇的效果,就是能减轻内心的杂乱和不安。

当看到一项项to do list 被完成勾掉,内心别提有多满足。

心里清爽,情绪自然也会提升。再多的事情也就不是负担了。

早起,一年有365天,每天早起一小时,一年就有365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夏天我通常5点半起床,冬天6点半起床,并且中午不午睡,晚上11点半睡觉。虽然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6-7个小时

但我的睡眠质量却很高,几乎都是一觉到天亮,而且很少做梦,这也许跟我保持运动有关。

说真的五六点钟起床并不算早,但能够享受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光,却很宝贵,  尤其对我们这些打工一族来讲,又属于自己的时间,简直太宝贵了

早晨时间金贵,用来做最不想做的事情,一天也就都没有后顾之忧了。

我通常会被每天必看的复习题放在早晨看,因为安静,思路也清晰,读书学习效率也高。学完该学的内容,好象完成了一天中最令我头疼的大事,出门干什么都轻松多了。

这一年,我利用早晨的时间学习,考了三个跟工作相关的资格证,都是80分以上,笔试也考了第一名。

读书,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之前的30年,除了课本,我完完整整读过的书不超过10本。我有严重的拖延症,而且注意力总不集中。

对我而言,语言的问题是其次,思想的频发才是症结所在。

我开始读书,更确切的说是开始补课,补我30年的欠账。我用手账记录所读的书和想买的书。用星号标记喜好的程度。

每周读两本,每天写读书笔记。

先从喜欢的畅销书开始读,然后看一些思考、表达、思维方式养成的书。

读书让我的思想动起来,不必过目不忘,不必死记硬背,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段文字,就能让我一天充实起来。

我竟然开始期待读书,整理今年读过的书,最关键的是我认真的对待了每一本书。

我能坚持读完一本本厚厚的书,从中获得新的思考,学会更贴切的表达。

我更喜欢完成阅读后在笔记本上做摘抄和读书笔记的感觉。

虽然一年的时间,我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我已经开始享受文字带来的快乐,并且愿意长期的坚持下去。

这种踏实的成长,让我好安心。

独处,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太多的诱惑让人无法静下心来思考。

每天,好像一定要呼朋唤友,生怕自己在寂寞中失去这生活的快乐。

我骨子里是个孤独的人,小时候没有什么朋友。

上学时,身边有了几个伴儿,后来大家渐行渐远。我们不再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触,很自然的渐渐失去了彼此的友谊

现在我不再有无聊发呆的时候,更期待的友谊是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但现实中,这种状态似乎很难形成。

没有沟通自然走向疏远,心态不同,自然观点不同。所以如今,我又回归了孤独,并且有必要回归到本真的享受孤独,

在孤独中了解自己。

我一直喜欢一句话:灵魂是注定独行的。

每天我都会写日记。

写日记既是确认自己一步步走来的痕迹,也是发掘自己每个时代的心迹。既是告诉自己,也是激励自己。

感恩,以前我是特别爱抱怨的人,总觉得有些事不吐不快,总觉得憋在心里会让自己难过

可是后来我渐渐发现,抱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一次次的强化顽固的思维。

本来没多大的事,说得多了,就更让自己生气,最终陷入了全世界都亏欠自己的怪圈。

我还特别爱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常常产生自卑的心里。

当我意识到这些,我才发现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送去嫉妒、伤心、怨天尤人和鸡毛蒜皮了

如今我快30岁了,虽然还很年轻,但绝不是青年。人生眨眼一瞬间,我不想虚度时光。

留着所有的时间把自己改造。

我现在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帮助和爱护过我的每一个人。

我想变得坚韧,独立,内心强大。

我不想让爸妈操心,我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自己,

爱我身边的人。

2016年结束了

时间太快,但留有痕迹。

感叹匆匆,却内心安逸

我之所以觉得这一年多我重要,不是我完成了多少事,而是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内心开始丰富成熟了

不是麻木,僵化和事故,而是体会到了自己所具有的生长能力

体会到了坚持和积累的重要

我终于有一点点相信原来我也可以。

也许我只是获得单纯,我明白很多事情努力了也不见得有好的结果

但我还是相信厚积薄发的道理

看到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去靠近那些看似遥远的梦想

我便知足了

也许我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

我总倾佩一种女人,眉目间传递出最珍贵的表情,是淡定,是从容

一双眼睛里流露出的只有心灵宁静时才能感受到的幸福

我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女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