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驰骋写春秋……程辛木先生版画赏析
【我了解的书画家】(之三)
![](https://img.haomeiwen.com/i6717907/005b67858d0d68b9.jpg)
鞭炮辞旧年渐远,书画之城游人至。年后,位于苦禅大师故里的程辛木美术馆内,不时迎来三三两两的客人。悠闲的假日中,幽静、古朴的馆内外,观美景、赏书画、念故人,思绪飞扬,十几年前,与先生交往的点滴印象又愈加清晰起来。
著名版画家程辛木先生逝世十四个年头了。程老生前是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版画家协会顾问。我认识程老师是在1996年秋季。记得,当时聊城电视台准备制作一部纪念毛主席逝世20周年的专题片,程老师创作了一幅颂扬毛主席的作品《飞雪迎春》,理所当然地成了电视台的重点采访对象。因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有幸陪同记者前去采访。这部专题片设计时长二十分钟,采访、录制非常细致。陪同几天后,我欣赏到了从写生、拟稿、定稿到处理木板、复稿、刻制、拓印的全部工序,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临别,程老师精选了一幅迎春飞雪中潇洒健步的《毛泽东版画》,送给了电视台的主持人,却没有在意我这个“跑堂的”,令我顿生“醋意”。送走记者,我重返先生家中,脸红脖子粗、拐弯抹角地说,自己从小喊“毛主席万岁”长大,对毛主席多爱戴、对先生作品多热爱。无奈,程老还是一句“自己人,以后再说吧”,婉言拒绝了我。当时,看得出先生对自己作品的珍爱,无疑,眼前这个只有一面之识的“自己人”还打不起“秤砣”。
![](https://img.haomeiwen.com/i6717907/dab2ea25e107f9b7.jpg)
虽然碰了一鼻子灰,但我还是“没事找事”,经常光顾先生家中,一是想深入采访、深刻地报道一下先生的艺术;二是挂念着那幅还没求到手的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的一天,先生终于送我一张《飞雪迎春》,但可能怕我去市场上“偷卖”钱,或拿去“挡事”,又“强行”在作品上签上了我的名字。交往时间长了,我也看出了一些技法,学到了一些术语,懂得了一点门道,了解了先生的艺术生涯和创作思路:程老1925年2月出生于山东禹城市大程村,上世纪40年代,受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开始从事木刻创作。纵观50多年的成就,乡村生活是其主旋律,在创作的200多幅作品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方面的,生机勃勃的丰收场景、质朴憨厚的鲁西汉子、清新明快的农家情调、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都在刀笔木纸上变得栩栩如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美术》杂志等多次发表过他的作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的恩、领袖的情,所以1985年他入了党。1994年县委拨专款3万元建房,修缮了他的创作环境,更令他激动万分。于是,他在毛主席逝世20周年之际,产生了创作领袖系列作品的想法。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利用在宣传部门工作,掌握资料多的条件,还真为先生创作出过主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6717907/3e15eac067ee650c.jpg)
记得先生第二幅领袖作品,是颂扬邓小平的《总设计师》,在构思阶段,他反复考虑过多种方案,如外出视察、挥手致意、健步行走等,但都觉得太俗气、一般化。当时我从一个资料上看到,小平同志的院子里有几颗大树,他老人家在世时,每天会在院子里散散步,然后,坐在树下藤椅上看报、休息……。这句话提醒了程老师,他高兴地说,把大树换成全国地图、创作一个坐在院子里读书看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邓小平。作品成型后,我们看到小平同志手执香烟,坐在藤椅上悠闲地画面,茶杯、报纸、地图相伴,似在考虑国家大事,又像规划祖国蓝图,坚毅、沉思、欣慰,把小平同志沉着乐观、稳操胜券、高瞻远瞩、引领时代的精神气质充分表现出来了,突破了千人一面的模式。之后,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还把这幅作品寄给了小平夫人卓琳同志。
《与民同乐》是程老师在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借助想象而创作的一幅歌颂江泽民同志的作品。他在电视上曾目睹过江泽民吹笛子、弹钢琴的画面,听到过他拉二胡的报道。根据这一事实,他大胆设计了总书记拉二胡的布局,画面中江泽民同志手的动作,表情的流露,恰如其分地定格在“定音”“定调”的“捉摸”上,既有领袖风采,又不失平凡朴实,揭示了领袖与群众鱼水情深,亲密无间的主题。创作完成后,因为作品名称,我和程老师还进行过推敲。记得当时我建议作品名称叫“定音”,一语双关。程老师思索后说,艺术不能与政治挂钩,还是“与民同乐”好。几年之后,江泽民同志去南方视察路过聊城时,有关部门还把这幅作品呈送给了他。程老师凭借对领袖的感情,当时利用三年时间,一鼓作气,创作了《飞雪迎春》、《人民的好总理》、《总设计师》、《与民同乐》、《喜跨新世纪》等系列领袖作品,以及《孔繁森》、《李苦禅》、《孙大石》等人物,我把这些作品陆续在国家、省、市媒体做了介绍。记得,2002年中国外文局主办的《对外大传播》,以《程辛木的领袖情怀》为题发表了我写的文章后,先生高兴地说,这是近年来我的作品发表的最高媒体。当即,毫不犹豫地把一整套领袖作品送给了已“够秤”的我。
刀笔驰骋写春秋,室内文章九州远。程老创作我传播,当时,几年的配合,与程老及其家人日渐情深,不但“分量”够数,而且有求必应。记得那时一位外地领导因为工作需要,求程老师几张作品,还没等程老表态,先生夫人就风趣地说:“印版画很复杂,不是‘扣戳子’(盖章),一扣一个,要这么多怎么可能?”而对我所求作品,先生夫人都是折叠包装好,亲自交到手中......。程老师虽然已离开我们十四年了,但,欣赏着与时代同步、地方特色浓郁、乡土气息醇厚的近百幅作品,顿感,与先生品茗谈艺、聆听教诲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耳熟能详;先生铿锵操刀、劲节斩凿的豪放雄风,不时激励我们逆境奋起;先生淡泊名利、德艺双馨的优秀品格,也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画界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