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习课

逆袭必备的三种技能(二)

2020-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暖霞心理

相约读书打卡第454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袭课》第二章《策略篇》第二节|成功三角形:逆袭必备的三种技能(二)

积极竞争力的第二个体现,就是擅长吸收失败。

太积极的人,更容易失败。

消极的人必然是更安全的,因为他不会把自己暴露在可能失败的风险当中,他每次都选择不尝试,所以很少有机会失败。

相反积极的人总是认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机会都是属于自己的,但有的问题确实没有解决好,机会没有抓住,所以就失败了。

如果失败后一蹶不振,负能量满满,怨天尤人,萎靡不振,就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有什么成功而言。

能不能消化失败,就是积极竞争力的第二个关键步骤。

失败只有你自己太在意,没人在意你的失败。他们只要看到了一二的成功,就觉得你很厉害。

每次遭遇挫折,我都会问自己最坏的结果,你能不能承受?能承受,就可以选择去做。

失败带来的后果,一般有四个方面:首先是物质的,可能会赔钱;然后是精神的,失败之后自信受损,周围的人可能看不起自己,所以精神压力很大;然后是人际的,可能会失去一些朋友;最后是机会的,失败之后可能会失去一些后续的机会。

人对失败最恐惧是——“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我?”,其实你的灰头土脸,除了自己,不会有人记得。对失败的恐惧其实是夸张的,远远超过失败真实发生后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如果要打破失败的恐惧,可以先把失败带来的后果一一列明,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机会的,最好为每个后果标注上对应的办法。

人生很长,现在80岁都不算长寿,比别人晚一年开始工作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这是列明后果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降低恐惧程度。

列明后果带来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当我可能又要面临失败的时候,翻开以前自己做的记录,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承受许多本以为无法承受的东西。

也有一种情况是列完后果后,自己接受不了的(自己养过的一个小狗),时过境迁后,作者对死亡的思考竟然成了消化现实的力量

每次觉得自己无法接受某种失败的时候,作者就会想,人都是要死的。

无论后果是否能够承受,分析一下,总有结论。

提高失败承受力的第二个方法,是从根源上改变自己的认知,我管他叫“允许失败法则”。

败而不倒确实是一种能力。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失败教育,导致我们根本就没有消化失败的能力,本质上许多父母给的教育本身就不允许失败。

有些人到老、到死都没有学会和失败相处。

人有两种思维,荒谬到可笑:

要求自己一开始就成功;

要求自己永远都成功,一次都不能失败。

哪个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不摔跤,那个孩子摔了跤以后就不敢站起来继续走,只有这样才会学会走路。只有这样人才能成长。

我们的人生当中,面临失败的次数,远远比成功的次数要多。

所以当你经历失败的时候,必须以一种长线思维来看待自己所处的失败点,你得允许自己的人生有起伏。

防御型的人只在圈内做事,当然面临失败的可能性要小,但是积极性的人总往外闯,自然会面临更多挫折。

所有的失败,都是练习

高考失败了你会难过,但平时做练习失败了就没什么,因为练习是学习的过程。

“练习法则”是另外一种对抗失败的思维。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当做人生中的一次练习。

事实上整个人生都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优化自己的各项技能,这个过程就犹如日常测验,考得不好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才有优化的可能。

触底不见得会有反弹,因为反弹力不是来自你跌的多惨,落的多低,而是源于分析和消化失败的能力。

接受失败是第一步,怎么分析这个失败比接受失败更重要。分析不到位,他就会一直重复犯错。

我见过许多演讲差劲的人,他们一直用打鸡血的方式在坚持告诉自己,应该去地铁上演讲,去广场上演讲,去人群中演讲,但是始终在用同一种方法这样坚持下去。除了脸皮越来越厚,收获其实很少。

原因诊断是一个很厉害的技能,找到失败的原因,然后消灭它,这个失败才是有效失败。

作者分析失败原因的时候,不会上来就问为什么?会分析根本原因是什么?

没好好复习当然是没有考好的原因,可没有好好复习又有很多情况,是因为复习时间不够,不专心?还是因为方向不对?

可这个原因分析出来也没有用。

什么是好好复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是有用的答案。换句话说就是给改正失败一个清楚的行动指示。到底做到什么程度就不会再失败了,这样的分析才有效果。

有效的失败分析用一句话就可以形容:如果我这么做了,一定能避免失败吗?

问“为什么”并不能避免失败,问“是什么”却能够避免。

例如:这次失败是因为最后一道大题做错了,这道题的解法我没有见过,只要学会这个解法,我下次遇到这道题一定可以避免再次失败,这就是“是什么”的魔力。

然后可以在“是什么”之后,再问“为什么”。

为什么最后一道大题做错了?

是因为我没有见过这道题。

为什么没有见过?

因为我选择的练习册不对,那就需要换一本练习册。

有效的失败原因分析,必须给一个清晰的行动脚本,按照这个行动脚本去做,一定可以避免失败。如果给自己的指示是模糊的,或者按照行动脚本去做,并不能避免失败的话,那么你这个分析就是无效的。

这是分析失败的第一个要求:具体归因。

第二个要求:是短暂归因。

作者不喜欢把失败原因归结到长期因素上,比如性格、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很难做出调整,所以一旦归因于此,人就会放弃努力。

而把问题归因的暂时原因,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第三个要求:是内归因。

出国读书,埋怨父母不支持。不如多看看自己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够不够长?学习的方法对还是不对?自己到底是不是适合做这件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