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的一点思考
网上曾经有过一个特别火爆的观点就是:只要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21天并不能形成一个习惯,为啥这么说呢,比如自己曾经跟着薄荷阅读学习英语,一期学100天,按说习惯早该形成了,可是并没有,尤其到最后有点应付事的成分了。
所以我认为21天并不能形成什么习惯,习惯的形成需要更久的时间,其实比起多久能够形成习惯,我更看中的是怎么才算已经形成了习惯。
这让我想起曾经学英语的时候看过一个视频。
视频标题:六个月从零学会英语。看到这种标题第一反应就是标题党,怎么可能呢?6个月学会?该怎么还有人永远学不会,可是看完视频我信了。
其实学英语有很多个小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一个英语频道。怎么建立?就是听各种各样的英语内容。听歌,听演讲,看美剧。
因为英语首先是一种语言,是耳朵和嘴巴的动作,建立英语频道了目的是因为平时说中文习惯了,说英语会觉得特别别扭。频道的目的是接受不同于中文英语的习惯。
可是如何确定英语频道是否建立成功呢?他是这么说的:如果你不听英语就难受,那么就可以确认英语频道成功了。
所以检验一个习惯是否养成的不是天数,而是形成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你不做这个习惯就难受。比如睡着不刷牙难受,早起不洗脸难受,出门不穿衣服难受。
而小时候形成的习惯更长久,影响很深远。在这个的影响下我开始认真思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她形成自己的习惯,比如睡前阅读。
在她还不到一周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每天晚上给她讲绘本的习惯,到如今每天晚上都必须睡前阅读讲故事,如果我因为累了乏了不想讲故事了,她一定不同意,内容可以减少,到最少也得讲一个,不然她就一直缠着你不放。
所以习惯并不是你说养成就算养成了,而是有检验标准的。检验一个习惯的标准就是这个习惯你必须的做,不做难受,而不是说习惯是因为你想做,你应该做,而是因为习惯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你必须的做,一个生理反应。
我很开心这是我帮孩子形成的第一个好习惯。
关于习惯的一点思考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坏习惯。
第一次去老公家里见家长的时候就惊呆了。他家很简朴,但是确却很干净,而我们家不是这样的。我好像记得从我记事起,我家床上的被子总是不叠,地总是不扫,桌子总是不擦,因为天不亮妈妈就出工了,她好像一天都在出工,回来吃饭也是简单做好,吃完碗也不洗,已节省更多时间出工。等到下次吃饭才洗,因为吃饭要用嘛。我一直以为别人家也这样。因为农村嘛,不在乎的人还是挺多的。自从上大学,进城后才发现有的人家里真的是干净,甚至看起来一尘不染。
而我即使自己成家了也不行。
那天我下班回家看到闺女坐在沙发上,她旁边有一箱子的磁力片,还有一套新送来的巧虎套装,玩具,书,快递盒子都几乎摆满了沙发。另外沙发边上还放着两大包干果,敞着口。根本没有可以做的地方。沙发前面的地上还有个折叠桌,桌子上也是她的玩具,太空沙,洒满了桌子。
那一刻我被深深地刺激到了,这就是我要的家吗?
如此凌乱。
不行!我在心里跟自己说。
孩子懂什么?还不是需要父母一点一点的教。我告诉闺女,玩具要一个一个的玩。不玩的时候一定要收起来放柜子里。沙发呢,是用来坐的,比如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她自己从幼儿园回来,可能都想坐在沙发上,可是现在沙发上摆满了玩具,沙发就不再是沙发了,好像变成了一个玩具收纳架。我们应该把玩具收好,沙发整理干净。宝贝特别的配合,一口答应自己来收拾,哈哈,最后还是找妈妈帮忙了。
第二天回家后看到桌子上凳子上板凳上又全是她的玩具。。。
我要哭了,养成习惯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