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看世界

NO.7:你的摄影如何与众不同

2018-07-12  本文已影响94人  圳确买房丁先生

今天打开阮义忠老师的《人与土地》,知道了摄影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摄影是如此与众不同的艺术。

摄影家,阮义忠 阮义忠代表作,《人与土地》

话说有一次阮老师路经一个小乡村,男女老少沐浴在晨曦中,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融汇在这祥和的一刻,于是上帝帮他按下了快门。不经意想起来一首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意,是天意,原本就存在着,只不过你没有发现,你有幸发现了,记录了下来,也不是你的功劳,是上帝在那一刻给了你启示。他说,他不敢靠近他们,害怕他的靠近打破了那和谐。

阮义忠的镜头对准台湾的土地,记录台湾的变迁

我也是一个摄影从业者,经常拍摄各种照片,按我的经验,一张好照片得以产生,是因为你足够靠近你的拍摄主体,这里讲的靠近,一方面指物理距离的靠近,一方面指心理距离的靠近。从阮老师的那张照片看来,物理距离显然是可以被忽视的,太过靠近反而破坏了画面原本的和谐。

这个距离到底是一个什么距离,这是一个暂时困扰我的问题。

拍人像的时候,我们说能特写不半身,能半身不全身,当我们要舍弃尽一切的杂讯,有一样东西要留下,那就是眼睛,这是大部分摄影人的选择。我们在摄影时不断的选择相对长焦的镜头比如85mm,135mm,200mm,就是为了拉近物理距离,缩减观众与主体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在看来,莫非都错了吗(换一个说法就是:是偷拍,抓拍好呢,还是摆拍好呢)。

我们在拍摄新闻图片时,也尽可能的深入到新闻现场的第一线,世界各大通讯社的记者甚至深入到战争的第一线,拍摄战火纷飞的现场,感受战场的血与火,记录下战场上和战场下的喜怒哀乐,可以说,没有空间距离的靠近,不可能有震撼人心的好新闻照片。可是,如果我们怕打扰这样的场景,我们可以记录这样的场景吗。


我见青山多抚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摄影是心灵的记录,是心理的无限贴近。一片落叶飘落,如果感受生命的凋零,那么我们的照片就是哀伤的,如果我们记录生命无限的循环,那么我们的照片就显得生机无限。村庄和谐美丽,你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你的照片就充满了怀恋,如果你想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便利的交通,哀痛于村民贫苦的生活,那你的照片里没有乡愁的忧伤,倒是多了一些自上而下的怜悯。

摄影的与众不同,似乎在于我们按动快门时不同的心意,远与近,善与恶,美与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