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慢地长大——(十六)我躲屋里,你来找我吧
(十六)我躲屋里,你来找我吧
迟到千年 2022-8-9
如果要评选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躲猫猫必定当之无愧的高分胜选。
不同年龄段,躲猫猫的叫法和玩法不一样。低龄段小朋友的躲猫猫游戏,真正称之为躲猫猫。大龄段小朋友摒弃了躲猫猫的叫法,改头换面地称之为捉迷藏。
在我的记忆里,我小时候生活的大院子里,每天都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捉迷藏是经常玩耍的游戏。满院子的躲藏与找寻,玩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每次都以各家各妈喊着各家各娃回家吃饭而告终。
玩子是躲猫猫游戏的狂热爱好者。不同年龄段,有着不一样的躲猫猫玩法。
第一个阶段的躲猫猫游戏最为简单和直接,通常是我们做动作来逗弄玩子。无需真正意义上的躲起来,只需要用自己的双手或者任何手边的物品遮挡着脸,从他意想不到的地方露出脸来,就能逗得他露出牙龈式的咯咯大笑。这个阶段大约是他几个月到一岁之间。
第二个阶段的躲猫猫游戏,我们藏起来,他来找我们。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要逐一地邀请阿姨、奶奶、爸爸、妈妈玩一遍躲猫猫的游戏才肯罢休。
在他会说话表达之后,每次与他玩躲猫猫游戏,我们要求他趴在客厅的沙发上,从一数到五后,再来找我们。为何是从一数到五而不是从一数到六,原因很简单,他数数只会数到五。
一开始他严格遵守规则,认真地从一数到五,然后小跑着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找我们。我选择藏在不同的地方,但每次都被他成功地找到。找到藏方的喜悦的心情,玩子溢于言表。
某次玩躲猫猫游戏,我选择藏在饭厅餐桌下面,有下垂的桌布和餐椅的遮挡,我自认为是个躲藏的好地方,不容易被他找到。然而,他从一数到五后,刚一出发就迅速地发现并找着我了。我真是傻透了,以他的身高,无需费力便将餐桌下方藏着的我一览无余。
当这种方式的玩法玩过很多遍后,他开始狡猾了起来,他不再逐一数着:一二三四五,而是从一直接数到五:一五。
躲在窗帘后面和藏在被子里面是他最喜欢的两处藏身之所。
躲在窗帘后面,他将径直地跑来找时,我们就绕着窗帘转动着身体,快速地从正面挪到背面,使得他始终与我们相隔于窗帘。无法轻易找到和抓到我们的玩子,兴奋又疯狂,玩得乐此不疲,甚是开心。
第三个阶段的躲猫猫游戏,升级成为他和我们轮流着躲藏和抓捕。
他最喜欢躲在客厅和卧室的窗帘后面,他的躲藏没有一丁点儿的技术含量,即便如此,我们仍旧假装着找不着他,大费周章地各处找寻。
有时候,他与妈妈玩躲猫猫游戏,我帮助他小心翼翼地躲在被子后面,然后用其他的东西伪装起来,妈妈一时半会真的就没有发现他。可是呢,他总是主动地暴露自己,否则妈妈一定会大费周章才能找着。
第四个阶段的躲猫猫游戏,他主动告诉我们他要藏在哪里,又或是我们装作找不到他,嘴里说着“玩子藏哪里了呢?怎么找不着啊”时,他主动地说出自己藏在哪里。
他一本正经地拉着我说:“爸爸,我们玩躲猫猫吧。我躲在屋里的窗帘后面,你来找我吧。”我配合着他,装作找不到他的样子,一番费力找寻后,自言自语地说道:“玩子藏在哪里了呢?窗帘后面好像没有,是躲在其他地方了啊?我去其他地方找一找吧。”这时,他拉开了窗帘跑了出来,笑呵呵地说:“我在这儿呢。”
有些时候,早上醒来,他突然藏到被窝里,对我和妈妈说:“你们来找我。”我和妈妈配合着他,摸了摸被子,假装没有摸到他,自言自语地说道:“玩子藏到哪里去了啊,刚才还在床上,是藏到窗帘后面去了吗?”这时候,他主动掀开被子露出头来,说道:“我躲在被窝里了。”
第五个阶段的躲猫猫游戏,可以改头换面称之为捉迷藏游戏了,这时的玩子已经三岁了。他终于懂得了捉迷藏的要领,找到一处躲藏之地,安静地待着,不再轻而易举地自报行踪,直到他被找到为止。
每天晚上和对门小哥哥到了单元门口时,他俩一阵小跑先行跑到小区门口,一人占据着一边,藏在门口两侧的柱子缝隙里,等待着大人走近时假装找他们。
孩子就是如此的单纯和天真,躲猫猫或捉迷藏游戏便能够玩上一整天,乐呵一整天。
这个游戏既简单又实用,游戏本身互动性强,同时又增进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所以不妨陪着孩子玩一次躲猫猫游戏吧,感受一下孩子的天真与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