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H小姐
H小姐今年38岁,在一家公司做财务主管。她最近在看外面的机会,一来希望拓展工作面,二来想加入一家规模更大一点的公司,挑战更复杂的业务。整体而言,她关注工作的成长性。——可是现实很骨感,她求职不顺。
因为她不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经常在第一关就被刷了下来;此外,虽然她在考注册会计师,也相信自己可以在两三年内能考过,但是两三年后她就超过40岁了,现在很多企业在用人的时候都明确表示要35岁以下,过了40岁,自己在职场的行情就越发堪忧。
H小姐发现她掉进了一个无解的尴尬境地:当下学历和证书不够硬,可是就算努力追赶,等到够硬了年龄又超标。怎么看都没有出路。
H小姐很委屈,这么多年,自己一直都很努力。就是因为之前没有考大学,现在边工边读一路把学历补上来了,年龄又成了硬伤。
我问她:“我很理解你的焦虑。可是年龄不可逆转,学历追不回来,总是要想办法解决,对吗?”
“是啊,焦虑也没用。就像你说的,改变不了什么。与其焦虑,还不如想想办法。我想如果年底还没拿下心仪的机会,我会降低一些选择标准。”
H小姐的情绪有了缓解,但是她还有个更大的疑惑:“Sophia,我很不解,我那么努力,坚持,进取,这几年职业发展上却原地踏步。这到底是为什么?”
好问题!
“努力、坚持、进取就一定能在职业上不断发展吗?”
H小姐愣住了,难道多年认定的真理不正确吗?
我不是来毁三观的,更不是要否定努力、坚持和进取,而是职业发展不能这么简单的归因到这一个点上。
职业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气、大环境、突发事件等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在起作用,不可忽略;还有一些机会的窗口期,稍纵即逝,比如H小姐当年没读全日制本科,以她的年纪,当年不读全日制本科也不影响就业和发展,她只是没有料到这个趋势,如今成了她职业发展的硬伤。
除了上述那些因素,回归到个人。一个人在专业上的努力、坚持、进取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还只是原因之一。绝大多数工作不是只靠专业度来独立完成的,要创造价值,解决问题还需要很多其他的能力和技巧,诸如向上管理、谈判与合作、寻找内在的关联甚至是想象力等等都很重要。这些关于能力的名词还能列举出很多,能力是一个整体的表现。
学习是动作,不是结果。要有事半功倍,除了有态度,还要有方法。
比如H小姐找工作的事情,由于学历上有硬伤,通过投简历的方法获得好机会的几率是不大的,但是她工作表现很好,经历的几家公司的老板都很喜欢她,那么靠熟人引荐的方式就更有效。
简历投递得多是很努力,但投递再多也不一定有好效果;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更有效的渠道,就是在努力的基础上,再加上方法,从而提高成功率。
Work hard还要Work 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