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之约散文

读鲁迅【No.27】哪个人不是在瞎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2018-11-10  本文已影响5人  有糖写作课

​鲁迅的《孤独者》中的主人公魏连殳(shu),是最像鲁迅的一篇文章。收录在《彷徨》当中。

“短小瘦削,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

怎么样,想想鲁迅的样子,是不是很像描述自己呢?

魏连殳这个人是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在他的祖母过世后,他回去参加祖母的葬礼。葬礼有很多繁琐的礼仪规矩。乡里那些人很怕魏连殳不按照传统规矩来,就再三叮嘱魏连殳。

魏连殳只是很简单的表示:没问题。

整个葬礼办得很成功,大家又嚎又拜,又叫又跳,又吃又喝,一场热热闹闹的葬礼在暮色时分结束了。

魏连殳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当所有人都要散了,他来到灵前,留下了眼泪,接着就失声痛哭,立刻又变成长嚎。

有读者说,这犹如一匹受伤的狼,在深夜的旷野中嚎叫,惨伤中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钱理群教授曾经和他的学生讨论过鲁迅笔下的魏连殳的三个论点。

第一,关于人的天性。

第二,关于孤独。

第三,关于活着的理由。

第一关于人性。

自古以来,中国儒家就在讨论人性之初是为恶是为善?对于这样的命题,到底是环境改变了人的天性还是人性本身就是坏的,无法改造。这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讨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到底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到底天性是被社会,环境所改变,还是本性就是善恶有别,无从知晓。

第二个关于孤独。

现在孤独这个词快被用烂了。而且也真是发现,人多了,事儿多了,孤独也越发多了起来。

人们都在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当放下一切时,发现,少了自己。自己被扔在了孤独之中,无人理会。

说得现实点,你在工作中是人,在生活中是人,但一个人的时候,却变成了孤魂野鬼。找不到自己。

这样的孤独是自己造成的还是上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命运所归,无从知晓。

第三个关于活着的理由。

很多人都在探讨活着的理由。我第一次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在上师范的时候,正好那段时间毕淑敏在某大学讲座。有学生问她: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她说:人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可以赋予它意义。

后来相信你肯定看过《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这“傻子”就爱说一句话:那没意义。

也就是说,他一直在寻找意义。生活的意义。

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找到意义,人生就会有改变?那么没找到生活意义的人,不照样也过得很好吗?

有些人,一辈子就真的是在瞎活。有些人,一辈子真是觉得,别人咋活我咋活。这样挺好。

但也有些人,他们似乎生出来就在考虑我该做一些什么事情,让自己变得不一样。

就像李开复。当然,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他真实的想法。反正书上是这么写的。

他说: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要改变世界。

世界要因我而不同。

李开复的具体经历我没有太多关注,当他的这句话让我觉得,这样的人,从小就有如此雄心壮志,真不简单。能有这样想法的人,也许本身就有了一种基因吧。

而这就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第一个问题,到底天性是遗传还是后天?如果送是后天的环境影响,这样的人注定是孤独的人,因为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与这样的人为伴。

但如果是先天的本性,那么这样的人依旧孤独,他需要找到和自己同样有如此雄心壮志的人在一起,改变这个世界。

而我们更多的人,包括我,只是过着瞎活的生活。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也许在寻找有意义的生活,也许一辈子的孤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