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文明存在之必要

2023-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二不楞ten

      农耕文化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在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里代代流传。

      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我们的祖先种植五谷和畜养家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以前。从我们的人文始祖——黄帝,带领祖先们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刀耕火种,发展农业生产。再到近代以来的土地革命,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他们从土地的奴隶转变为它的主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无不围绕着农民以及他们的农耕文化所展开。

      从人口普查来看,现今中国尚有6亿左右的农民,以及9亿的农村户籍人口。农民仍占国民的大多数,农耕文化仍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农村仍是国人生活的最为广阔的天地。

      曾几何时,在华夏大地广大的农村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嬉笑打闹,成年人围坐柴火聚餐聊天,或于四方桌上打牌下棋。一派热闹和兴兴向荣的景象,颇有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意味。人们在农忙时相互帮助,在作物收获时彼此分享,在农闲时节围炉聚餐,闲话家常。不同于城市人的匆忙和冷漠,浸润着五千年农耕文化的农村人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结和热忱的心灵。

      可令人痛心的是当今的中国多了很多空心村,大批的农村青年走进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在那里定居安家,广大的农村正在走向落寞和荒芜。望着空巢老人佝偻的背影,看向留守儿童那期许的目光,中国农村未来的希望何在?

      中国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好在国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每年的一号文件必定是关于农业以及农村的问题。要想农村恢复以前的热闹和繁荣,最关键的是留住还在农村的中青年。而能留住他们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不亚于城市的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自给自足,有了足够的积蓄。自然会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建设自己的乡村,让乡村越来越昌盛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赋予农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极大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如何运用农村的资源和发展经济,这就离不开留住广大的有农村户籍的中青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引导,还需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心合力,就能再次让我们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