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经验+应用

泉水说故事——要事第一和历史名人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泉水_544e

什么叫高效能人士?

我们以前一直迷惑于这个名称的来由。但是今天拆书训练营的作业,在我无意中找寻参考资料完整的时候,居然发现了它的秘密。如果当我们写下这个人的名字,然后,读起他的事迹,是的,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这位伟人,他是一位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他的名字叫——艾森豪威尔,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

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坚持到底的他,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成就他的就是这个四象限法则。

艾森豪威尔1915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到步兵团队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留在国内任科尔特坦克训练中心主任。

1922年赴巴拿马运河区执勤。

1925年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1927年入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28年随“战争纪念委员会”赴法工作一年,回国后在陆军参谋部工作。

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随麦克阿瑟去菲律宾任助理军事顾问,帮助组建菲律宾军队。

1939年欧战爆发后回国,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集团军参谋长。因工作成绩优异,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

1941年 9月晋升准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被调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 1942年 3月改任作战处处长。他支持“先欧后亚”战略,主张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抄近路攻入德国。 1942年 6月,被罗斯福选任为欧洲战区美军司令。从当年 11月起,先后担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相继在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登陆,很快结束了北非战事,并迫使意大利投降和对德宣战。1943年 12月,艾森豪威尔受命担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1944年 6月,指挥盟军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又将德军驱逐出法、比、荷境,并直捣德国腹地。同年 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善于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调行动、共同战斗。

在他的作战生涯中,艾森豪威尔自创了一个十字时间计划,被后人们称之为艾森豪威尔法则,又叫十字法则或四象限法则。

艾森豪威尔的十字时间计划是指: 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 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进去,然后先做最重 要而不紧急那一象限中的事,这样以来,艾森豪威尔的工作生活效率大大 提高。此事成为美国成功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美谈。

艾森豪威尔法则的 具体操作是将工作区分为五类: A:必须做的事情; B:应该做的事情; C:量力而为的事情; D:可以委托别人去做的事情; E:应该删除的工作; 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按以上五类归类: A:需要做; B:表示应该做; C:表示做了也不会错; D:可以授权别人去做; E:可以省略不做的工作; 而每天,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最好是在做 A 类和 B 类的事情,即使一天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只要将最值得做的事情 做完就好!坚持下去,必能取得一个成功的人生。 同样的道理,把自己 1 到 5 年内想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分为 ABC 三类: A:最想做的事情; B:愿意做的事情; C:无所谓的事情; 接着从 A 类目标中挑出 A1 A2 A3: A1:最重要; A2:次重要; A3:第三重要的事情; 然后针对 A 类工作,抄在另外一张纸上,列出你想要达成这些目标所 要做的工作,接着再将这份清单分成 ABC 三类,分别代表你最想要做的事 情、愿意做的事情以及做了也不会错的事情。 把这些目标放回原来的目标底下,重新调整结构、规划步骤,接着就 是去执行。 这称为六步走的方法:

(1)挑选目标; (2)设定优先次序; (3)挑选工作; (4)设定优先次序; (5)安排行程; (6)执行。 如果每天这样做,单这一个习惯,就可以拥有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生。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个人管理四步骤”,再次提出的四象限法则的重要性。

虽然我的工作主要是教授高效率的原则性问题,一般不讲授具体的实施计划,但我认为,如果能够以原则为基础,以第二类事务为生活中心,对一个星期内的事务进行具体安排,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原则及其巨大潜能。

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确认角色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你可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然后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得一些事情。

你不必想得太复杂,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选择目标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安排进度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起草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那就不妨在星期天安排两个小时专门做这件事情。通常星期天是进行个人思考和制订个人成长计划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为一项重要活动,或者列为一个特别约会。

每日调整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当你每天早晨审视自己一天的日程安排的时候,你会看到,由于内心的平衡,自己已经为角色和目标进行了合适的优先排序。这种日程安排是灵活的,是右脑运作的结果,是建立在自己对个人使命的认识的基础上的。

在学习中,本组的成员们对这个象限图发生了疑惑,不知道要如何分别。让我们来看看艾森豪威尔法则究竟是如何规划的。

艾森豪威尔法则将工作区分为五类:

A:必须做的事情;

B:应该做的事情;

C:量力而为的事情;

D:可以委托别人去做的事情;

E:应该删除的工作;

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按以上五类归类:以我为例吧:

A:需要做;上班工作,吃饭,睡觉,运动。

B:表示应该做;学习、看书

C:表示做了也不会错;写作

D:可以授权别人去做;家务、工作中的部分事务

E:可以省略不做的工作;逛街、闲聊、吵架。

而每天,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最好是在做A类和B类的事情,即使一天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只要将最值得做的事情做完就好!坚持下去,必能取得一个成功的人生。

同样的道理,把自己1到5年内想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分为ABC三类:

A:最想做的事情;

B:愿意做的事情;

C:无所谓的事情;

接着从A类目标中挑出A1 A2 A3:

A1:最重要;

A2:次重要;

A3:第三重要的事情;

然后针对A类工作,抄在另外一张纸上,列出你想要达成这些目标所要做的工作,接着再将这份清单分成ABC三类,分别代表你最想要做的事情、愿意做的事情以及做了也不会错的事情。

把这些目标放回原来的目标底下,重新调整结构、规划步骤,接着就是去执行。 这称为六步走的方法:

(1)挑选目标;

(2)设定优先次序;

(3)挑选工作;

(4)设定优先次序;

(5)安排行程;

(6)执行。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可是当你问他忙些什么时,他却说不出来,只说自己忙死了。这样的人就是做事没有条理,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结果没一件事情能做好,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还不见成效。

其实,无论在哪个行业、做哪些事情,要见成效,做事过程的安排与进行次序都非常关键。

有一次,苏格拉底给学生们上课。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着学生的面,他把石块全部放到了罐子里。接着,苏格拉底问全体同学:“你们说这个罐子是满的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的。”

苏格拉底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然后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满的吗?”

这次,所有学生都不做声了。

过了一会儿,班上有一位学生低声回答说:“也许没满。” 苏格拉底会心地一笑,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是!”全班同学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不料,苏格拉底又从桌子旁边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做完这些,他又问:“同学们,你们从我做的这个实验得到了什么启示?”

话音刚落,一位向来以聪明著称的学生抢答道:“我明白。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苏格拉底微微笑了笑,说:“你的答案也不错,但我还要告诉你们另一个重要经验,而且这个经验比你说的可能还重要,它就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事先的规划非常重要。在行动之前,一定要懂得思考,把问题和工作按照性质、情况等分成不同等级,然后合理安排完成和解决的顺序,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从心理学应用角度看,这就是艾森豪威尔法则的明智之处。它告诉我们,做事前需要科学地安排,要事第一,先抓住牛鼻子,然后依照轻重缓急逐步执行,一串串、一层层地把所有的事情排列起来,条理清晰,成效才会显著。凡事都有本与末、轻与重的区别,千万不能做本末倒置、轻重颠倒的事情。

而在这次的作业中,运营组将这个片段和习惯养成搭配一起,也是非常有深意的。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是因为我们希望有好行动,有好结果。但是有好结果,一定和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目标有关系。如何设定正确的目标,如何让目标为我们的身份服务。

我们是需要每天有多少事情来多少事情就做多少事情吗?不是的。我们要分析哪些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如果这些事件和行动对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有帮助的,会影响到我们的滞后性目标的,那么,我们就要把它列为重要事件,重要事件要放到要事第一的管理范围里面。

要事第一说的就是,那些重要的引领性指标,它会影响滞后性指标产生的事情,最终带来我们身份改变或者验证的事情,是我们的要事。

当我们追根溯源的,当我们寻找前因后果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简单的四个字——要事第一,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故事比我会说话!

艾森豪威尔法则,要事第一的底层逻辑,你掌握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