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逐步开放!
未来推动外汇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可能不再是贸易和投资增长的量变,应积极把握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可兑换和国际化对外汇市场发展提出的挑战与机遇。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
外汇市场传来重磅利好消息,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有望逐步开放!
2018年5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中国外汇》撰文指出外管局下一步具体工作:
1. 外汇局将以拓宽交易范围、完善实需交易管理,满足实体经济和金融交易的套期保值需求,逐步扩大外汇市场的投资交易功能。
2.丰富交易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市场有需求、风险可管理的外汇衍生工具品种,便利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外汇服务。
3.扩大市场主体,继续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外汇市场,扩大和便利境外机构参与在岸市场。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以来,中国金融业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轨。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外汇市场起于累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最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宏观调控、资源配置、汇率形成和风险管理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外汇市场40年改革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没有外汇市场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为配合外贸体制改革,1979年8月,我国改革外汇分配制度,实行外汇留成管理,由此逐步产生了外汇调剂业务,催生了外汇调剂市场。这是我国最早的外汇市场。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自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企业、个人的外汇收支按照市场汇率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兑换,形成了银行对客户市场;同年,全国统一的、以电子化交易为平台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运行。统一外汇市场的建立,使全国的外汇交易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纳入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保障了外汇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合理流动,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提供了基础。
2005年7月21日,我国重启汇率市场化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我国外汇市场进入了新的更高发展阶段。以主要市场要素衡量,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交易产品增多。目前,国内外汇市场已形成了包括即期、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国际成熟市场的基础产品体系,可交易货币超过30种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涵盖了我国跨境收支的主要结算货币。2017年,国内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外汇交易量24.1万亿美元,较1994年增长134倍,其中:即期和衍生品分别为3.8万亿和20.3万亿美元,银行对客户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分别为9.5万亿和14.6万亿美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调查,2016年,中国外汇市场交易量占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的比重为1.1%,为历史最高水平(见图1)。
图1 中国外汇市场交易量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二是市场开放扩大。四十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向持续扩大开放。企业、个人在跨境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中的外汇交易需求在外汇市场上被充分、有序吸纳;同时,作为市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逐步改变了初始阶段单一银行的参与者结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入市交易,多元化的分层结构逐步形成。随着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国内外汇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各类境外机构有序进入境内市场,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形成积极互动。
三是基础设施增效。银行间外汇市场已具有国际市场主流和多元化的交易清算机制。交易模式可选择集中竞价、双边询价和双边授信下集中撮合三种电子交易模式,以及货币经纪公司的声讯经纪服务;清算方式可选择双边清算或中央对手集中清算。此外,交易后确认、冲销、报告等业务,也广泛运用于银行间市场,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四是市场管理有效。外汇市场在四十年发展进程中,紧扣防范金融风险主线,不断改进市场监管,努力创造公平、透明、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培育行业自律,推进形成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外汇市场管理新框架。自1994年建立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体系以来,有效应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外部冲击,始终未发生由市场自身运行引起的重大风险事件(见图2)。
注:中国为2017年数据,全球为国际清算银行2016年4月调查数据。
图2 中国与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构成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国际清算银行
我国外汇市场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主要经验
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始终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实体经济改革开放而持续推进,并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进程相衔接、与之配套并为之服务,呈现出一个内部连贯、逻辑一致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外汇市场,中国的外汇市场已不仅仅是基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被动接纳,而是成为了全球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表明,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基础设施等各类市场要素的全方位发展,已得到境外投资者的充分认可。回顾我国外汇市场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新时代推进外汇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
外汇市场的核心功能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本外币兑换和风险管理渠道。回顾过去,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推动因素:一是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增长,直接带动了外汇交易的增长;二是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市场主体管理汇率风险促进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三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境内外投资者进入外汇市场开展本外币兑换和风险管理。外汇市场在这三个因素的带动下快速发展,有效服务和支持了实体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
具体工作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拓宽交易范围,完善实需交易管理,满足实体经济和金融交易的套期保值需求,逐步扩大外汇市场的投资交易功能。二是丰富交易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市场有需求、风险可管理的外汇衍生工具品种,便利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外汇服务。三是扩大市场主体,继续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外汇市场,扩大和便利境外机构参与在岸市场。四是健全基础设施。继续推动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清算所为重点的交易、清算等外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外汇市场的运行效率。五是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外汇市场监测和风险防范,推动《中国外汇市场准则》的执行和落实,培育市场主体风险中性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