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谈“死亡”的书,不可怕却很好看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老虎亮子

清明的习俗是祭拜去世的人,大家一起准备祭品,上坟烧纸,与在他方的亲人说说心中的想念余不舍,也说说当下的生活。这与其说是一种风俗,或许更应该说是对自己的鼓励打气。

谈起这个节日,死亡是没法绕开的话题。生者该如何面对死亡,今天推荐的两本书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书中的两位主角是真正的“死亡从业者”,包括处理白事的入殓师“大了”;火葬场的火化工。在他们的笔下,面对逝者的瞬间,周围亲友的反思与态度,更值得我们体会。

1.《白事会》作者:自然

在中国,相对结婚的“红事”,葬礼被称为“白事”。而本书记述的就是一位白事的“大了”(入殓师)的记述。

书中的故事都挺短,但读起来却很震撼,比如(寿衣不能提前做)那个去世前就给自己做好寿衣,死后却穿不进去的老太太,最终大了与她的家人只能将这她亲手做的寿衣剪了,重新给她缝上穿。

还有(后备箱的铁锹)中,那个儿子卧轨自杀后,与大了一起拿铁锹装儿子被撞碎尸体的父亲。

而在(哭了看不清)中,三岁小女孩去世后,她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站在了孩子的面前。没有大哭大闹,戴着老花镜,贴着水晶棺材,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静静的抹着眼泪的场景也令人心颤。

一段段故事,串联起死与生的联系,就像书中那段话所述:“孩子我告诉你,你看那些哭得很伤心的人,他们大多数人不是哭死人,是哭他们自己。为什么说哭他们自己呢,我告诉你啊,因为死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活着的人永远地失去了他们。”

落花风雨又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是本书要讲给我们的故事。

《烟雾弥漫你的眼》作者:凯特琳·道蒂

本书的作者是自幼钟爱中世纪的的古怪故事,并在20岁时来到火葬场工作。努力的用自己的笔触记述在殡葬人文化中隐藏的秘密

在她的手下,她火化过各种种族、形状各异的尸体,“有着胖嘟嘟的小嘴和胖乎乎脸颊的小宝宝”,“90岁的罗马尼亚移民老太太”。

她也细致的描写了如何清扫“火化炉”——炉膛内由陶瓷和其他材料制成,火化时会出现轻微脱落并混入遗灰,多少次我试着用小刷子清理裂缝里的骨头碎片,但仍有残余。”

这本书节奏明快,题材虽是死亡,但文字却自嘲中带有幽默。就像她在书中提倡:我们身处在一个惧怕死亡的文化和社会里,应该有更妥当地处理死亡(及死者)的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