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非暴力沟通》主题分享3

2022-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采采蓬蓬

生命是一棵大树,滴灌是滋养的方式。相信滴灌的力量,就能和时间做朋友,成为长期主义者;相信生命像大树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就会做一个终身成长者;相信固本方能枝繁叶茂,就更懂得浇灌根系,成为不焦虑的智慧父母。接下来是《非暴力沟通》的主题分享3——不畏浮云遮望眼。

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诗。诗的原意是高瞻远瞩的人,就不怕被浮云遮住眼睛。阅读本书第三章,自然想起“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非暴力沟通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是留意发生的事。不管喜欢与否,尽量客观地说出所做的事,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将观察与判断或评估混在一起讲。

其实人很难做到完全客观、不夹杂任何评论地表达观察。如果心没有蓄满爱之杯,精神没有登上对方所在的高峰,个人的习惯认识、主观情绪如浮云一样,就会遮蔽沟通传递友爱的望眼。

《人世间》中周秉义与郝冬梅伉俪情深,一对理想伴侣,却也暴发过伤感情的争吵。周秉义知道郝冬梅辞职,失去了热爱的工作,一着急,脱口而出“你也太鲁莽了,事先也不跟我说一声。”指责冬梅行事鲁莽,自做主张。显然冬梅被秉义的评论激惹了,马上回嘴问他:“那你要调回来,为什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然后是你一枪我一枪的针锋相对地互撕。两个深爱对方、愿为对方做出牺牲的人,用事实与评估混杂的语言争吵,很伤感情,直到提出离婚。这个情节讲了一个真相,负向评价轻而易举地能抹杀掉爱。

沟通时,区分观察和评论很重要,因为评论信息更有冲击力,让对方优先获取。听到赞美则喜悦,听到批评就悲观,言语激烈生逆反,听到贬损就对抗,评论往往导致暴力沟通,乃人之常情。

2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在生活中,随口评论,带着评论的观察,随时可见,如影随形,听听下面的说法,对大多数人应该不陌生。

“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这句是带评论的观察,“无缘无故”是对哥哥的否定评价。换成只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价的表达,应该是这样,“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或者“哥哥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只讲述事实。

“我父亲是个好人。”“好人”是句空洞的评论,没说事实,难以令人信服。若换成只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价的表达应这样说,“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这是用事实说话。

“今天我的工作时间太长了。”“太长了”是评论,有情绪,缺乏依据,难以引起共鸣。只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价的表达应该这样说,“今天,我在办公室工作了10个小时。”

“我儿子经常不刷牙。”“经常”传达的是评论信息,只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价的表达应该这样说,“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混淆观察和评论的表达,往往言过其实,观察就会被评论的浮云遮住,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作为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否应该注意,尽量不使用观察与评论混杂的语言,是否应该认识到区分观察与评论的重要。

3

阅读下面的诗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候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

“懒惰”“愚蠢”是评价,是负面标签,是具有消极影响的限制性语言,即使是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非暴力沟通,是爱的语言,全然放下自己的评价,表达观察,说事实与结果,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

注:参考《非暴力沟通》的第三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