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结地律诗散文苑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

春风悠悠茵陈香

2024-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徐都
准备食用

    久坐办公室,那颗心被生活打磨的日渐粗粝。偶尔听到两位女同事计划周日去挖白蒿,又想起前日回家,妻子嚷嚷着要去采摘白蒿,顿时附和赞同。只有让脚步踏入田野,才能听见万物的召唤。从花草生灵的对视中,才能体会生命的繁茂与坚韧,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谛。

    茵陈,富平人习惯称之为白蒿,因它初生时为灰白色。白蒿是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有浓香;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幼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渐稀疏或脱落无毛;花黄色;瘦果长圆形;花果期为秋季。入冬后茎叶干枯,根部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亦称茵陈蒿。

      春节过后,太阳直射点持续北移,北方阳气回升。前期富平经过三场春雨的洗礼,大地水分充足,白蒿积攒了一冬的能量,春风一唤而醒。如雨后春笋般从崖畔地头探头探脑的钻了出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野菜采摘时。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采摘白蒿讲究季节时令,阳春三月,富北的白蒿灰白嫩脆,长有寸余,是采摘的最佳季节。

   

如此诱人

    采摘白蒿的工具简单,一把小刀,一个竹篮足矣。富北人热情豪迈,邻里和谐,去时呼朋唤友,大妈,四婶,六娘,三妹子结伴而行。一路谈吐清脆,随风飘荡,踏春而行声声笑语,语笑声声。富北多山前冲积扇,一路向北,地势抬高,分布有河流阶地,系列梯田。埝头崖畔,多碱性土壤,这里少于耕作,正是白蒿生长的乐园。有经验的姐妹们有备而来,不走弯路,直奔目的地。

          谁道群生性命微,

          哺雏觅食故飞飞。

          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善良父辈们早就教育我们,众生不易,善待生命,白蒿的根系要预留,明年它会向阳而生。所以富北人不赞成挖白蒿,而叫摘白蒿。用手轻轻的绕着蒿的根部,三指轻捏轻摘,干净利索,或者用小刀环割,不伤木质,只取嫩叶,便可把寸余长的白蒿收入篮中。一个摘字,神圣不可亵渎,犹如仙女摘桃般恭敬,动作轻盈,不拖泥带水。想起某些主播,为了流量,直播采白蒿的视频,视频中,他弯腰后仰,双手大力一拽,粗鲁将白蒿连根拔起,然后向网友展示他的胜利果实。如此暴殄天物,真想借用诸葛亮的话语与厮理论:“罪孽深重,天理不容,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洗干净了

    白蒿的吃法很多,可以泡水喝, 用白蒿和面粉可做成蒿子疙瘩,蒿子面条,但富北人最得意的是将它做成白蒿麦饭。

    《百草纲目》记载,茵陈蒿,味苦,辛,性微寒。有清热利湿,利胆,护肝,退黄疸之功能。富北人将其洗干净,放在锅里清蒸四五分钟,然后晒干。这样做可以除菌消毒。口渴时加入大枣泡水喝,据说可以明目利胆护肝。         

      蒸麦饭是富平人擅长吃法。将白蒿洗干净,晾一晾,装入面盆,放入适量面粉,用手反复翻拌,直至均匀。然后放入早已备好的蒸笼之中,蒸笼上铺垫着洁白的蒸布,放入锅中,中火蒸二十多分钟,那种白蒿特有的药香味就可逸散而出。再用慢火,半小时后就可出锅。家人们早已迫不及待,盛上一碗,拌上用铁勺炭火炒熟的葱花,美味无比。若能将蒜末置于麦饭之上,用热油一浇,滋的一声,空气中弥漫着油香味蒜香味和特有的药香味,舞动双筷,三下五除二,麦饭下肚,如旱苗逢甘露慰藉柔肠。白蒿麦饭的蒸做是个技术活,白蒿中水分的多少,面粉的多少是关键所在。水多面多容易结块,过犹不及食之粘糊缺乏白蒿的香味,水少面少又会干巴巴的,嚼起来费劲,犹如鸡肋,食之难以下咽,弃之可惜。好在爱妻已继承了富北人白蒿麦饭传统做法的精髓,每次做的白蒿麦饭散散的,不干不湿,不急不躁,温和不粘,色香味全,足以满足我们的口食之欲,足以唤醒春节大鱼大肉后味蕾的迟钝与麻木。

      天北天南绕路边,

      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

      吹绿东风又一年。

    又是一年三月天,路边的白蒿随处可见,勤劳聪明的富平人正在采摘白蒿,招待上宾,据说富北的几家农家乐,白蒿麦饭已成为时令菜招牌菜。前来品尝的归乡人都市人,络绎不绝,供不应求。一顿清淡散香白蒿麦饭,对于富北人来讲再也平常不过了。明朝洪应明曾言:“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平淡,平和,不求浮华,不失本真,归真此乃人生最高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