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民俗

潮汕人:过端午,我们不一样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16人  透堂白日

粽球、栀粿、凉粉粽,你吃过?

图片来自网络

1 五月节

转眼半年过去,端午便在眼前。

端午,五月初五之意。“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岁时广记》)

潮汕人称“五月节”,是“时年八节”之一。

老一辈人鲜有用“端午”二字。我本以为“五月节”的叫法别具一格,为潮汕所独有,偷偷引以为自豪。谁知,远在北京,人家也是这么叫的。大为失望。

毕竟,潮汕人的先祖从中原而来的,传承的还是汉文化。

2 “破裘唔甘放”

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未到,上年纪的人总要念叨一句:“五月未食粽,破裘唔甘放。”意思说,没吃过端午粽,棉衣一类的御寒家伙是不能收起来的。

潮汕话中,“粽”与“壮”同音。大概是人吃了“粽”,会变“壮”,不怕春寒突如其来。

这是说给晚辈听的,带点老者的得意。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天气还有转凉的可能。儿时的我倒是深信不疑。四五月真有冷的时候!高中三年在校寄宿,我都是过了端午,才把棉被、大衣搬回家晾晒的。室友不以为然。

可惜,我没等来在室友面前得意的机会。

三年间,端午前的天一年更比一年热。地理课上,老师大汗淋漓,讲全球气候系统如何越来越混乱,气温如何逐年上升。古人积累了千百年的经验,一时也作了古。

我只好拿起作业本,一边猛扇风,一边期待大雨快点降临。

3 扒龙船

图片来自网络

潮汕人逢节必拜祖,端午也不例外。

百姓照例要祭拜祠堂的“老爷”(神明)和本家的先祖。除了龙舟、粽子,似乎把屈原“冷落”一边。

当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听闻后,争相驱舟前往拯救。这才有了赛龙舟。“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英语里的端午便叫“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足见龙舟乃是端午的重头戏。

可我竟然没能现场看过赛龙舟!

十来岁时有过一次机会。我得知不远的某个乡里要办龙舟赛,一度兴奋不已,以为不再错过。可大人不许,说人太多、太拥挤,怕出意外——有小孩掉水溺亡。我的失望可想而知。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当时正教钱塘江《观潮》的课文,我心想,当天赛龙舟的盛况,不会亚于此。

龙舟有五色,红、黄、青、黑、白。中原人过端午,小孩会系五彩带,叫“长命缕”,也是这五个颜色。

潮汕龙舟以揭阳为代表,但罕有乌龙。民间传闻乌龙舟易出事,有“红龙红彤彤,乌龙钻入洞”之说——“入洞”即覆没,无人敢“驾驭”。

旧时,龙舟过后,人们会提起锅碗瓢盆,到河边打“龙舟水”。乡亲们直夸这水久放不坏,喝了能治百病。神奇!

如今怕是没人敢取一瓢“龙舟水”回家了。

4 食粽球

粽球(图片来自网络)

除过龙舟,端午的粽自然少不了。

潮汕的粽子叫“粽球”,我一度想不通。

我见过的粽子,全是有棱有角的,真没看到有球状的粽子。于是,我有了个自圆其说的猜想:粽子的最初形态,不正是楚人扔进汨罗河里的饭团吗?饭团便是球状的,得解!

粽子素有咸甜之争。“北派”多做甜馅,馅料简单。“南派”做咸馅,或甜、咸馅杂糅一起,用料更足。

潮汕粽球却有一壮举,使“甜咸之争”迎刃而解——粽球有四个角中,一角甜馅,一角咸馅。

依我多年吃粽的经验,最佳吃法当是“咬一口咸、配一口甜”。这样既不觉腻味,又能齐头并进,硕大的粽球不多工夫便下了肚。在厦门吃过烧肉粽。同是个大料足,我却吃不惯,怪腻。

卖粽球的店家往往会搭送一大包的橘子油。我偶有兴致,整包淋上,当甜粽子吃。

粽球以汕头老妈宫最负盛名。那句“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的歇后语便是明证。

有一次我路上避雨,正好躲在老妈宫粽球店前。午饭时间未到,那里已排起了队,生意可谓红火。阿姨一揭盖,粽香弥漫到空气中,一闻便饱。

老妈宫粽球一年四季不间断,俨然成了寻常食物,算是一奇。

5 食栀粽、凉粉粽

栀粿(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食粽,不止粽球一种,还有别处(可能)没有的栀粽、凉粉粽。

栀粽,也叫栀粿。据说,旧时贫民备不起做粽球的料,为了应付“节料”所需,只好把糯米碾成粉,做成这别样的食物。

糯米粉掺些栀子的汁,底下垫粿帕,蒸熟,俟冷。吃的时候,用棉线切出小片,蘸绵白糖,甜中带苦。

苦味,是贫民生活的艰辛;甜味,是苦中作乐,以线取食的讲究。

可惜,栀香于我,与肥皂味无差。我只好“敬而远之”。

“百度上唯一一张凉粉粽的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若把糯米粉换作薯粉,多加水,做出来的便是我最爱——凉粉粽。

凉粉粽如其名,同凉粉有几分近似,很嫩。像果冻,黄绿而有弹性,十分引诱人。吃法和栀粿相同,但用线切片时得小心,不然容易坏了模样。

小时候,我一听到“食粽”,便两眼发亮。起先,我不知道这种粽为的名字。直到偶然看见一句童谣:“无齿阆,偷食丈母婆个凉粉粽”。分明讲的是我!

我常抢过母亲手里的红线,仔细地割出一片,正反蘸上厚厚的绵白糖,急切地往嘴里送。嘴角全是白糖!

一片接一片。那种带甜味的清爽,对十来岁的小孩而言,简直难以抗拒。

吃不够。吃多了拉肚子。于是大人说:“知关(当心)啊,五月节个是漏屎节。”我来不及反应,捂着肚子便往东司(厕所)跑。

十多年过去了,我再没尝过那么好吃的凉粉粽了。

是时间改变了粽的味道,还是人变了?

(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