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情绪的束缚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朝花夕拾_6250

      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当下孩子的渴望没有被满足,就会产生情绪。孩子对情绪的表达很直接,哭闹或者愤怒,伤心。我们应该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回应情绪时我们的状态要全然的接受,我们要允许孩子这样表达情绪,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地来满足孩子,我们要很快的调整自己。当孩子的情绪被及时满足的时候,同时也会使孩子对刚才焦虑的情绪有充分的体验。情绪是一种能量,能量是怎样升起的,怎样到达一个最高点,又是怎样的消退和怎样消失。孩子经历了一个完整过程,其实在孩子经历这一完整的过程以后,孩子也会恢复到平静的状态。我们的情绪是需要充分的去感受,越阻拦,情绪的力量会越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情绪如果没有被允许充分的去体现的话,如果经常被禁止的话,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是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第二是孩子会表现出攻击性。

      应老师还讲了三个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游戏。第一个是快乐的情绪人和愤怒的情绪人叫妈妈,以此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呼吸。呼吸发生改变情绪会跟着变化,通过调整呼吸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呼吸的品质就是生命的品质。并用惊吓、愤怒、失望、纠结、恐惧、害怕、担心、紧张等情绪来充分的关注自己的呼吸。当每一个情绪都可以完整的去经历的时候,那对情绪的那份感受是非常通透的,因为你太了解它了。

      第二个是能量之舞的游戏,能量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战斗、逃跑、冻结和流动。这个游戏可以化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个觉察。情绪就是能量,能量有四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流动的表现方式是最健康的,可以通过流动来打破另外的三种表现方式。

      第三个游戏也是nlp的高级技巧,迪士尼策略的游戏。让孩子分别体验梦想家,实干家,批评家,翻倒家四个不同的角色。梦想家是我们内在去追求意义和价值的部分,实干家是督促我们外在表现的部分,批评家是自我批评的部分,翻倒家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可以有出口,可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模式。如果意义的举证变得无限大,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你外在表现也会相对的越来越卓越。无限的拉伸我们活着的意义,同时不断的优化我们外在的表现,我们就自动地活进了自我实现里。但我们要不断的排开自我批评,这样才不会被自己卡住,被自己束缚。

      当内在的地图和外在的事实不匹配时,我们就会产生情绪。当外在的事实比内在的想象要好,我们就会兴奋,这时就会有正面的情绪。反之,如果你想的很美好,而现实很无聊,很残酷时,我们就会痛苦,就会有负面的情绪。我们感受到情绪时,就是创造的机会来了。第一步,我们要透过这个情绪去看到自己背后的需求,这是情绪带给我们的真正的意义,也就是情绪的真相。第二步,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爱自己的机会。第三步,我们要正反馈给他人,这就是爱别人的机会,也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做完这三步,我们就给自己创造出了美好的世界,你就会生活在一个美好光明的世界里。

      透过改变呼吸我们可以改变情绪,把觉察带到我们的呼吸里。当你感知到你的情绪时,立刻留意自己的呼吸,调整你的呼吸,然后在内在完成这三步,任何情绪都可以正面的服务于你的人生。首先情绪需要充分的去感受,当你感受到痛苦时,不妨进入到那个痛苦,而不是逃避、冻结和回避,让痛苦在我们身心里流动起来。情绪需要充分的去感受它,情绪会升起,也会消亡。当它穿越其中时,如果你充分的去经验它,让它流动的话,这个情绪就会发生改变。不要回避自己的任何情绪,不管发生怎样的情绪,都充分的去感受它。错误的回应方式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要么压抑情绪,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化解这种情绪,就会变成对外界的一种攻击,这就是你人生的烦恼。

      我们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从小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分觉察,让他懂得去转化这种情绪。作为成年人,当情绪来临时,我们如何去转化这个情绪,让情绪正面的服务与自己的生命。首先从呼吸入手,透过自己呼吸的调整,我们能对情绪产生一分深刻的觉察,我们可以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这就是情绪的真相。然后我们自己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爱自己的机会。我们要正反馈给别人,这就是爱别人的机会。情绪和别人无关,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我们就是这样透过情绪为自己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和平的、光的世界。

        怎样才算觉悟呢?我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但我想一直陷在情绪中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已经觉悟的人吧。人的一生有很多的苦和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不解生命真相,不能和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所导致吧!

        情绪是一种能量,是需要去充分体验的。很多父母不懂得这些,从小也没有被教导过如何对待情绪,所以遇到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发脾气,而不是真正去解决问题。听了《挣脱情绪的束缚》这节微课,我懂得了自己,也明白了他人。

        孩子从小不被允许去经验情绪,有些就会把情绪压抑下来,有些就学会了夸张地使用情绪。压抑情绪的孩子表面上会成为乖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没有主见,不会选择,性格偏向沉默内向,到青春期有的孩子会叛逆,有的仍然沉默内向,无主见,不会选择。夸张使用情绪的孩子会表现得很有攻击性,长大后脾气暴躁,会惹是生非。

        我们的情绪因何而起呢?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张地图,当它和外在事实不匹配时,情绪就产生了。如果外在事实比内在想象的结果要好,我们就非常兴奋,就会产生正面的情绪;如果外在事实比内在想象的要糟糕,我们就会痛苦,就产生了负面情绪。

        那成年人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呢?首先,我们要看到每一份情绪的背后都是自己需求的显现,是我们自己有需求,有期待,这些都和自己有关,而和别人无关。而我们常常误会了这些和别人有关,是外在的人事物引发了我们的情绪,因而有了抱怨,指责等。接下来当然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既然是我的需求,那我就要全然承担,不抱怨,不指责,这是爱自己!第三步就是要给到对方正反馈,活一个更高的版本给自己。不管对方表现如何,我们都能给到对方正反馈,这是智慧的体现,也是爱别人的机会。当我们既能爱到自己又能爱到别人的时候,我们就活成了爱,我们就创造出了一个平和美好的场域。

        情绪来了,创造的机会就来了!

《挣脱情绪的束缚》有感

我自己觉得,应老师课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每一种状况,都能从应老师的角度给出几个词语来定义,并从客观的视角去分析看待它,从而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服务。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当我们的负面情绪来了,你会怎么对待?

1.战斗型:  处于对立状态,你吼我,我嗓门比你还大。

2.逃跑型: 我吵不过我还躲不过?哼,你自己爱咋生气咋生气,我闪→_→

3.冻结(封闭)型: 我宁愿自己生闷气,也懒得(或不敢)跟你斗嘴 ,忍着。

4.流动型: 觉察到自己有情绪了,我不要掉进情绪的坑里,体验并让情绪自然流经,再给到对方正反馈。(这是最健康也是最智慧的处理情绪的方法)

昨天晚上,我给儿子刷牙,刚刷了两下,孩子就开始吸牙刷上的牙膏,吧唧吧唧嘴,咽到肚子里。然后闭着嘴,不让刷了。漱口的时候,故意把水喷的到处都是。

1.战斗型的妈妈: 你这是干嘛?能不能消停点?牙膏能吃吗?喷的到处是水,滑倒你又该哭了?有的妈妈甚至会动手打孩子。

2.逃跑型妈妈:  不刷拉到,我还懒得给你刷,无奈走人。

3.冻结型妈妈: 坚持刷牙。张嘴呀,张开嘴,快张嘴呀,别乱吐,吐地上了,吐我身上了,听话点,别动,一会就刷完了……

4.流动型妈妈:  会让孩子体验不乐意、任性、挺有意思等情绪,整个过程都很快乐的。

应老师的课听多了,我对自己当下的情绪,会及时觉察。

我先调整自己的呼吸,用平和的口气说:  啊,什么情况,疯狂兔子的大门牙不见了。

孩子咯咯笑。又赶紧刷了几下。

又闭上嘴不让刷了。

嗯?又闭上嘴了?疯狂兔子,你是不是偷吃小朋友家的胡萝卜了?

我没有,张大嘴让我看,我又刷几下。

……

漱口的时候,我说,你是花洒喷头啊,还给妈妈淋浴呢,我得赶紧接住。孩子哈哈的乐。

折腾一番,终于刷完牙了。

每天会有这样的情景,每天都要使出无数的招数。是应老师让我明白,生活中可以有这么多即兴的小故事和小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生活。

孩子表达情绪的方法很简单,很直接。他觉得这样玩很有意思,不管你是妈妈还是奶奶,是唐僧还是如来佛,统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怎么开心怎么来。

如果家长时时处处告诫孩子,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管制孩子,调教出一个惧怕家长权威的乖孩子。那会怎么样呢?

可能和曾经的麦子一样,听话顺从,没主见,不懂选择,沉默内向,时常对内攻击。

或者像有些暴力的小孩,家里受压抑,出门我欺负别人。于是变得向外攻击,咬人打人,很暴躁,惹是生非,爱哭闹。

相信每个人,跟身边的人都有过大大小小的摩擦吧。现在的关系还OK吗?当初的各种负面情绪还在吗?是老死不相往来,还是在隐忍中生活,是仍在逃避不愿面对,还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呢?

情绪有很多种,开心的、兴奋的、难过的、愤怒的、无奈的、担心的、恐惧的……

当我们快乐的情绪到来时,我们会全然的享受这种感觉。当不好的情绪到来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

1.调整呼吸。

透过呼吸来改善生命的品质,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毫无问题,只是在活不同的体验,接纳并让它自然流经。

2.满足需求。

产生觉察,发现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你的情绪不利于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就改变策略。不当的处理了情绪,又得到了你不想要的结果,你傻吗?

3.给对方正反馈。

给对方积极正面的回应和支持。关注对方的感受和想法。一个快乐的孩子比一个听话的孩子更重要。给到对方理解比奢求别人来理解自己更智慧。

无论夫妻还是孩子,都不会拒绝对方的关爱和接纳。如果对方不懂情绪的流动,卡住了,你可以先做出表率,爱到别人。这就是我们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美好。

积极转化情绪,让情绪服务于我们的生命。给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心中种下智慧和爱的种子。

课程里,讲到三个亲子小游戏:  1.情绪小人儿叫妈妈  2.让情绪流动起来 3.迪士尼策略游戏。希望更多的家长跟孩子玩起来,帮助孩子觉察并化解情绪,孩子会越来越敞开,越来越快乐。

最后啰嗦一句,一节课的价值大小,在于聆听者的感受。我会一直听下去。因为我感受到了,它对我生活的指导意义。

很多童频小伙伴都写了自己的听课感想,你有自己独特的感想吗?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挣脱情绪的束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