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基础(核心)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想吃热干面了

面向过程:面向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通常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然后用方法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最后一个一个依次调用方法来解决。

面向对象:

思路:通常是把构成问题域的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给对象赋予相应的属性和行为,通过多个对象的相互协调来解决问题。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叙某个事物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行为 。

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关联、消息、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image.png

面对对象的基本概念

抽象:
对象: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
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抽象,用来创建对象,对象是类的实例
类与对象的关系

面向对象的主要特征

封装

• 所谓封装是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结合在一个独立的系统单位内部
• 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只向外部提供接口
• 降低对象间的耦合度
• 封装的重要意义:
– 使对象能够集中而完整地描述并对应一个具体事物
– 体现了事物的相对独立性,使对象外部不能随意存取
对象的内部数据

继承

• 也称泛化,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属性和方法的机制,在定义和实现一个类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把这个已经存在的类所定义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并加入自己若干新的内容
• 继承简化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描述,有益于软件复用,是OO技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 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一般类与特殊类之间的关系
• 继承关系的语义:“is a kind of”

多态:不同对象对同一行为作出的不同反应

• 指同一个命名可具有不同的语义
• OO方法中,常指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方法被特殊类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对于子类,可用不同的方法替代实现父类的服务的方法

把相似的对象划归成一个类。
在软件设计中,类,就是一个模板,它定义了通用于一个特定种类的所有对象的属性(变量)和行为(方法)。
类的组成:属性(成员变量)和行为(方法),嵌套类

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对象:是类的实例,客观存在的某类事物的个体

构造器:分为有参构造和无参构造

内存的类别

匿名对象:只能用一次 new Person().sayHello()

Java主要的三种变量

垃圾回收机制(GC):

this关键字

image.pn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