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复古与苏轼的故事
吴复古,字子野,号远游。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逝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汕头市龙湖区下蓬镇渔洲乡(时为海阳县蓬州都,南宋绍兴10 年前还未复置揭阳县)人。
他的父亲吴宗统,曾官拜翰林侍讲,世居潮州。吴复古自幼聪颖,任侠好义,以博学多才、精通经典,被荐举为孝廉,宋神宗年间被封为皇宫教授。他治学严谨,虽出入官宦门庭而刚直不阿,深得一代鸿儒司马光、韩琦等的器重。因吴复古厌恶宫场上的尔虞我诈,淡泊仕途,不久,以孝养为辞,上表告退。
苏东坡说自己“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因为他在文坛上的至高地位,又因为他这一超凡脱俗的知人交友观,苏东坡的朋友遍天下。苏东坡深交的一位广东友人叫吴复古。吴复古长苏东坡32岁,属忘年之交。
吴复古,名列“潮州唐宋八贤”之一。史载,吴复古出生于仕宦之家,自幼聪明过人,性格豪放,乐于济人,有“仕侠乐道”之称。他饱读经史,品行卓越,举孝廉,受到宋神宗召见,授以皇宫教授。但吴复古淡泊功名,以“孝养”为由上表辞职,宋神宗嘉许其孝心,又知其志在山水,准其所请,特赐号“远游先生”。
吴复古返故里不久,对其妻说“黄卷尘中非我业,白云深处是吾家。”于是,吴复古辞别妻儿,离家外游,在今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麻田山中筑远游庵,建岁寒堂,做了道士,四处云游。
后来,其父去世,吴复古回乡居丧三年,致力于教养子弟。三年期满,吴复古又出游,,遍交名士,但一无所求,只研究养生之法。
吴复古为人熟识的是他与苏东坡的交往。两人相交前,苏东坡与在朝廷任职的吴复古的父亲相识,但与吴复古本人并无交往,只听说过有此人。他们是在苏东坡从山东密州改知江苏徐州、经青州赴济南时初识,当时两人主要是探讨养生之道。苏东坡后来追述与吴复古初次见面时有说“子野一见仆,便谕出世法。”
吴复古的养生之法主张细微不断的渐变之和,“微之至,和之极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东坡“奋励有当世志”,期待人生有所作为,这与吴复古推崇的养生法并不吻合,但并不影响他们结成莫逆之交。
在后来的交往中,苏东坡曾为吴复古的远游庵题名,撰写《远游庵铭》,赞吴复古“不喜不忧,不刚不柔,不惰不修。”苏东坡还为吴复古在居住地倡建的一座桥题名“复古桥”。这座桥在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金沟村,当地人在桥头立一石碑以纪念。
吴复古离世后归葬在远游庵侧,乡人在金沟村往麻田上的路旁竖一块神道碑。岁月沧桑,如今当地人又竖起一块新的道碑。就是复古桥和这块神道碑。金沟村吴姓人都说是吴复古的后人,说起吴复古与苏东坡有交情那是很自豪的事。
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吴复古游登州,于北海得12奇石,带回麻田山。当时苏东坡被贬江南,吴复古并不避忌,与他常有书信往返。后来为侍养父母,吴复古重回潮州,葺治园亭,教养子弟。吴宗统仙逝之后,葬于距麻田山不远处。吴复古乃率家属定居于揭阳县南潮后厝,因这里与麻田山一江之隔,便于守制庐墓。此后,吴复古再度外出远游。在吴复古与苏东坡的交往中,苏东坡诗文涉及最多的是自己遭遇贬谪时吴复古几次不远千里探望。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3年)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吴复古曾到黄州探望。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从河北定州被贬到广东惠州,吴复古闻讯赶往定州、扬州间与苏东坡作别。吴复古将出家的想法告知苏东坡,苏东坡赠诗《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
峨峨扇中山,绝壁信天剖。
谁施大圆镜,衡霍入户牖。
得之老月师。画者一醉叟。
常疑若人胸,自有云梦薮。
千岩在掌握,用舍弹指久。
低昂不自知,恨寄儿女手。
短屏虽曲折,高枕谢奔走。
出家非今日,法水洗无垢。
浮游云释峤,宴坐柳生肘。
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
苏东坡谪居惠州期间,吴复古多次前往探望。吴复古还出谋献策,协助苏东坡营建西湖。在相处的日子里,苏东坡写了多首诗。其中有《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芝上人陆道士皆和,予亦次韵》:
聊为不死五通仙,终了无生一大缘。
独鹤有声知半夜,老蚕不食已三眠。
怜君解比人间梦,许我来逃醉后禅。
会与江山成故事,不妨诗酒乐新年。
当时人们习惯把芋煮熟冷吃,易致肚子发胀。除夕夜,吴复古向苏东坡介绍一种有地方特色的食俗,并煨好两颗芋子给苏东坡品尝。苏东坡吃过后写了一篇《煨芋帖》:
本草谓芋土芝,云益气充饥。惠州富此物,然人食者不免瘴。吴远游曰:“此非芋之罪也。芋当弃皮,温纸包,煨之火,过乃热敢之,则松而腻,乃能益气充饥。今惠人皆和皮水煮,坚顽少味,其发瘴固宜。”丙子除夜前两日,夜馋甚,远游煨芋两枚见啖,美甚,乃为书此帖。
苏东坡为此还作诗《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
松风溜溜作春寒,伴吾饥肠响夜阑。
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楔懒残残。
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卢和编撰的《食物本草》上还载有吴复古劝苏轼食粥养生一事:“苏轼帖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这也被认为是潮州人食粥习俗的最早文字记载。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再贬琼州。期间,年逾九旬的吴复古不畏路途遥远艰难,专程到现在的海南儋州市中和镇探望苏东坡。
听说吴复古要来探望,苏东坡回忆往事,在《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一写道: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吴复古一路风餐露宿到达儋州,苏东坡感叹“子野奋然而至者,且可谓勇于义矣。”吴复古告以朝廷要起用逐臣的消息,这对觉得“无复生还之望”的苏东坡是极大的安慰。两人相谈通宵达旦,苏东坡有诗记录此事:
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
吴复古与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有交往。苏辙有诗《雨中招吴子野先生》;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
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苏东坡读了苏辙的诗后和作《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二绝句》:
其一
马迹车轮满四方,若为闭著小茆堂。
仙心欲捉左元放,痴疾还同顾长康。
其二
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堂。
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
苏东坡获赦后离开海南,途径广州北上。吴复古闻讯与广州玄妙观道士何崇道等从番禺追至清远飞来峡送别,同游广陵寺。离别时,苏东坡问吴复古有何交代,吴复古只是笑笑而已。
与苏东坡分别后,吴复古因老迈劳累,病逝于归途,享年98岁。
苏东坡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时获悉吴复古去世的噩耗,悲伤万分,写下《祭子野文》:
呜呼子野,道与世违。寂然自求,阖门垂帷。兀然坐忘,有似子微。或似壶子,杜气发机。遍交公卿,靡所求希。急人缓己,忘其渴饥。道路为家,惟义是归。卒老于行,终不自非。送我北还,中道弊衣。有疾不药,但却甘肥。问以后事,一笑而麾。飘然脱去,云散露睎。我独何为,感叹嘘唏。一酹告诀,逝舟东飞。
如今,在揭阳市炮台镇南潮乡六村,乡人们为了纪念祖先吴复古老先生,建了一座祠堂:“吴氏宗庙”。每年过年过节,相亲们都会到这个祠堂祭拜先祖,感受祖宗的恩德和荣耀。
学者分析,苏东坡与吴复古交谊深厚,很重要的一点是吴复古的旷世情怀感染了苏东坡,特别是苏东坡在遭受一贬再贬的政治磨难之中,得到吴复古的道家理念的启示,领悟到其放荡形骸的性格和放逸的生活态度,以至深得其积渐而进、顺其自然的“和”与“安”之理。这对苏东坡身处逆境时寻得精神慰藉而泰然处世不无裨益。
人与人之间相交,是深交还是仅限于相识,除了情趣相投,还有一点就是患难见真情。在苏东坡落难的时候,年迈的吴复古长途跋涉去探望,这种交情极其珍贵。
苏东坡因被贬惠州而与广东结缘,也因与吴复古深交而给广东留下一段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