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

2016-05-16  本文已影响5620人  豆豆是个小团子
(你是我身旁的这颗星,永远改变着我的轨迹)

“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这是马东每期节目都会说的一句话。然而熟悉奇葩说的观众都会知道,在80%的战场上,奇葩说总是笑点大于泪点的,唯独在讨论到哲学、价值、牺牲以及死亡时,它的气氛才随题目变得沉重起来,真的变成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而那些只占了不到20%比例的题目往往直指人心,触及你心底的那片深海。

本周六档的奇葩说泪点密集,即便女王如马薇薇也在后排泪流满面,黄执中站起来结辩时说“我有一半是说给你听的”,或许温柔一刀也见证过某些亲人的离去而不能自抑。高晓松做队长陈词时娓娓道来的那首诗,听起来依稀有些耳熟,在网上查到了原版,特在此祭出。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科学松鼠会

我们常说,生存不易,但是我们从未畏惧不前,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我们熬过来了,高房价高医疗费的社会我们也挺过来了,再多的艰难险阻我们咬碎牙抿紧嘴也就过去了。心灵鸡汤为什么那么多?它的出现不就是在人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前,以过来人身份给你的一剂止疼药么,看完之后,打起三分钟热情和希望,说不定也就闯关成功了。

死亡却与之相反,它如此容易,一次高速公路上车与车的亲密接触,一个不知何时茁壮成长的癌细胞,一场激动狂欢过后心脏的戛然停止,一次永不醒来的深度睡眠。它如此容易,我们却讳莫如深。

看完奇葩说之后,我一边抽着抽纸,一边和舍友说,我的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虽然每天都还能听见他们的声音,可是我总在担心,我特别怕,怕有一天他们就这么走了,我不知道到时候会需要多久才能恢复,说不定我也会变成那个天天一想到他们就以泪洗面的人,像电视剧中匪夷所思的女主角。

瞧,这么多年,有好多课程、好多人教会我们应该如何与人初见,一个笑容一声嗨,轻易地就破冰成功了,是不是。可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教会我们如何告别,如何坦然地、不受伤地,面对这一辈子肯定都会面对的告别。

不说死亡,就说说大学毕业的时候注定的分离吧。毕业前几天,我们都还没有离别的真实感。一天一天的倒数中,我们按部就班收拾行李打包寄送,拍毕业照,逛街,一如往常。最后一天,我们清空宿舍,把行李搬到楼下,走下楼梯的时候,我还和闺蜜嘻嘻哈哈,讲着笑话,聊着车次,结果走到门口转过身意识到自己真的要离开的时候,瞬间就抱住她大哭不止。好像大脑中所有的突触以最高速度接通了情感开关,屏蔽了理智也屏蔽了敏锐,洪水淹掉堤坝,乌云遮蔽了晴天,我怎么就真的要和你告别了啊。我一点都不想和你告别啊。我承认告别的时候,我的情商为零,智商也为零啊。

还好我不需要天天面对离别,也不需要天天面对死亡。但是有些人被迫如此,比如说医疗行业从事者。我喜欢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前两个月《太阳的后裔》不是也被人说题材选择上有点像么?不过显然后者的颜值可能更高一些(私心这么想,别打我。)

因为两部剧的长度完全不相当,所以前者在演绎角色的时候更为全面,十几季这么演下来,每一个人,从主治医师到实习医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人的性格刻画都栩栩如生。从他们的人生里面,我们会看见自己也可能遇见的困扰,可是更多的,我们会看见他们对待每一场离别时的挣扎与放下,无论是面对生离,还是死别。

(《实习医生格蕾》,Derek还在的时候)

《实习医生格蕾》是2005年3月27日由美国广播公司(ABC)出品的广播电视剧,到今年已经播出12季。医学为主题的剧集总是情节紧张,高强度的职业训练和高密度的医疗安排,让他们把日常生活变成了调剂,见缝插针地放在工作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况下,你才会看到他们离开战场之后,从与病魔战斗的士兵,变成与我们一般的常人。

生死攸关的事情太为常见,每一集基本是一个大病例加上几个小病例,他们不仅仅要面对如何告别,还要学习如何向病人家属传递告别信息。相信我,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差事,如果你看全了《GA》,大概会知道,每个实习医生都有在诚实传递病人的临别遗言后,被当成发泄的替罪羊的情况。当然,这些都是插曲,因为不会分配太多篇幅在这些常态上,剧集焦点之一,是展示人物非常态情况下的情感展示。

据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三次:

第一次,他停止了呼吸,意识消失,不再有思考的能力,这是生物学上的死亡。第二次,是在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葬礼,活着的世界上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掉的时候,到这个时候,才能说他真正的死去了,永远的死去了。

《GA》里的人物经常见证前两者。手术无力挽救的植物人,突发状况下的脑死亡,生物学的死亡如此常见,即便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也无力挽救。作为医生,要面对病人生物学上的死亡,作为普通人,他们也要面对朋友和亲人的死亡。第九季记录了飞机失事的救援细节,有些角色离去了,有些角色生还。第11季Derek作为常驻角色也离开了,这个说着“I believe that we can be extraordinary together rather than ordinary apart.”的男人,这个从飞机失事的梦魇中挣扎出来恢复水平的男人,Grey的丈夫,也被剧集无情推向死亡。

我感动的是,《GA》里的人物从未忘记过这些已经逝去的人,他们从未让第三种情况发生。

Grey在歇斯底里之后恢复正常,午夜梦回时依然记得火炉边的相拥,医院共事时的对视,家庭聚会时的初见,和你在一起的笑声。于是Derek依然活在剧集里。在另一部我看的美剧《欢乐合唱团》中也一样,Glee男主角Finn的扮演者Cory Monteith去世,剧集里纪念他的用心片段无处不在,甚至专门编辑了两集用来缅怀,于是Finn依然活在回忆里,仿佛从未离开。

《GA》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I am an island.  I am a rock." (傲如孤岛,坚若磐石。)死亡,可以让一个人顿时发现自己脆弱的那一面,你从一个假想的孤岛,真的变成了离开群岛的孤岛,你从假想的磐石,变成了即便还是苇草也要坚强的磐石。避之不及,命中注定。你在面对死亡的过程中,捏着绝不放手的回忆,看着影影绰绰的走马灯,想着同甘共苦的时间,然后一点点从脆弱,变坚强。因为你知道,死亡带走了他,但是死亡不会让你们分开,因为它无法删除与否定你们曾经交叉并行的时光,它也有无力的时候。

于是你又不再是孤岛,你是被暗物质环绕的星辰,是依然被逝去的他影响着星轨的星辰。

暗物质虽然无法被看见,但是仍然有质量。它的引力在我们视线所及之处遁形,但即便遁形依然保持着我们生活的稳定。我会向前走,带上你给我的勇气。我们曾经共同经历过的事情,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被忘记,你对我来说依然重要无比,一如往昔。

《泰坦尼克号》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在电影最后的几分钟,白发苍苍的Rose沉沉睡去,她在Jack离开的那些日子里是如何过下去的,导演并没有长篇大论,但细心的你会发现他拍摄了Rose绝处逢生后的所有照片。以道森为姓的Rose,在那些照片里去了非洲,骑了烈马,像个真正的牛仔;喝了啤酒,奔向他们曾经聊过的地平线;登上了飞机,因为那首“来吧,约瑟芬,我的飞行器”。她照他所言,尝试着幸福生活,尝试着生儿育女,尝试了那些曾经被身份所拘束却因为爱情而苏醒的梦想。

(“在海滩上骑马,但你必须骑得像个真正牛仔一样,不能侧坐那种。”)

因为在冰冷的海水里,尼克趴在蔚蓝深海里漂浮的木板上,颤抖着对她说:

Listen, Rose. You're gonna get out of here. You're gonna go on and you're gonna make lots of babies, and you're gonna watch them grow. You're gonna die an old... old ...lady, warm in her bed. Not here, not this night. Not like this. Do you understand me?

Rose过得怎么样?过得好么?我们看不到,但是电影的删减片段里有这么一句话,“不知怎的,‘她’还是这么过来了”。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在昨天的演讲上说:“当悲剧或失望来临,要知道你拥有扛住任何事情的能力。”因为生者的词典里除了灭顶而来的悲伤,还会有一个词叫做坚强。

你会问,Rose还记得Jack么?她说啊,“我连一张他的照片都没有,他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好想再看一遍。

(最后的最后)

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我会好好的记住你,并且珍惜身边的人,然后在这个被你影响过的宇宙生活下去,活成你希望的、我最美好的样子。

(喜欢这篇文的话,点个赞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