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悟语人物历史

《资治通鉴》07|商鞅?卫鞅?姬鞅?公孙鞅?

2017-01-31  本文已影响304人  彼岸悟语

关键词:资治通鉴 背景知识 商鞅

商鞅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听说过商鞅这个名字,提起商鞅变法,对他的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是,在《资治通鉴》中,先后出现了公孙鞅、卫鞅、商鞅、商君的称谓,古人的称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呀?还真是让人凌乱呐。

百度百科中,关于商鞅的资料显示: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真得是公孙氏吗?他到底是姓姬,还是姓卫?

1、公孙鞅

《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八年》记载:“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商鞅在《资治通鉴》中出场时的名字是“卫公孙鞅”。“公孙”真得代表“公孙氏”吗?

《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路史》记载:“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

《会注考证》里说,“《大戴礼·五帝德》无‘姓公孙’三字,未详史公所本”,又引用崔述的说话,“公孙者,公之孙(公侯之孙)也”,认为公孙不是姓,也不是黄帝的姓。

这说明,“黄帝姓公孙”一说存在争议。

《通志》记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黄帝25个儿子,得其姓者14人,其中,并没有公孙一姓。“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一说也有疑义。

根据《广韵》的记载:“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

在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君的儿子,被成为“公子XX”。如,公子小白、公子虔、公子卬等,这些“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XX”。

也就是说,“公孙”既不是商鞅的姓、也不是商鞅的氏,而是表明商鞅拥有卫国国君的血统。

在所有“公孙”的后代中,有不少人以公孙为姓,所以,后世姓公孙的人,并非是哪一族一氏的后裔,而是代表先祖曾是某一位诸侯国君。

商鞅到底姓什么?

商鞅

2、卫鞅、姬鞅

按《资治通鉴》记载:“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

也就是说,商鞅是某一个卫国国君的后代。庶孙是相对于嫡孙而言,指国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后裔。那么,商鞅的姓、氏应该和卫国的国君相同

卫国第一代国君是康叔封,姬姓,卫氏,名封,又名康叔、卫叔封。

周文王姬昌的正妃是太姒,来自有莘氏,是夏禹的后代,生有10个儿子: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

姬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嫡九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姬封最初的封国是康国,故称姬封为康叔或康叔封。

周公旦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之后,在原来武庚统治的地区建立了卫国,将平叛有功的姬封改封为卫国国君,故姬封又称卫康叔

按照“以国为氏”的惯例,姬封最初应为康氏,改封为卫国国君后,应该改为卫氏

商鞅作为卫国国君的后裔,应该是姬姓、卫氏。因此,称呼商鞅为卫鞅、姬鞅都是可以的。但是,姬鞅这一称呼貌似没有见到史书记载,未知其详,推测于当时的称谓习惯有关,其他姬姓封国的国君,也很少以姬姓称名于世。

3、商君

《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二十九年》:“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西周和春秋时期,按“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然后“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样就建立起来了一个完整的、等级分明的封建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天子称王,诸侯称君。虽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是,他对于各个诸侯国并没有直接统治权,不能干涉诸侯国的国内事务。同样的,各诸侯国的国君也不能直接干涉各卿大夫封邑内的事务。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分封制度逐渐崩溃。各国国君都倾向于采取集权制,加强了对于国内的统治。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封爵形式。受封的人对封地不再拥有独立的统治权,只能收取封地内的税赋,换言之,对封地只有经济权力,而无政治权力,有的情况下甚至都不能世袭封地,受封者死后封地随即被国家收回。

这种新的封爵形式,既不同于西周春秋时期的诸侯,也不同于那时的卿大夫。这一时期,许多国君都相继称王,王已经不再是天子的专用称谓,“君”也再是国君的专用称谓,于是就用“君”这个字来指代这种新的封爵形式,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封君制度,它和西周春秋时期的五等爵是不同的。

公元前346年,“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公元前320年,“卫更贬号曰君”。

按《资治通鉴》的记载,公元前346年卫国国君把自己的称号降到侯爵,服属于三晋。公元前320年,卫国国君再次降低自己的称号到“君”。此时的“君”已经不再是一国之君,不再对封地拥有独立的统治权,仅仅是代表了封地的赋税而已。

商君应该是这样的一种低于侯爵的爵位封号

4、商鞅

商鞅的称呼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

商鞅亡于公元前338年,时隔100年之后,李斯作为后人,称卫鞅为商鞅,就是让人明白,这个商鞅就是“受封商於十五邑”的卫鞅,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简化称谓

卫鞅受封是公元前340年的事情,在《资治通鉴》第二卷中,公元前350年和公元前348年,曾两次称卫鞅为“商鞅”,此时,商鞅还没有受封,应该称呼卫鞅更准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