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之儒家

2022-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溪兰蓝

战国时期的“士”们,受到各国的礼遇。

雇主们对他们没有义务、责任等制约条件,毫无条件的提供吃穿用度,供着他们。

有钱有闲,成了知识分子们蓬勃迸发的基本要素。

这也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什么是“诸子百家”?

在战国时代,有诸多学术开门立派,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多个没有最终发展成学派的学说,它们统称为“诸子百家”。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涌现出这么多的学说呢?

周朝到了战国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各国都在为壮大自己的实力而求贤若渴,纷纷开放政权延揽人才。

随着各国实行变法,原有的贵族政治体制被打破,庶民有了参政议政的资格。

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

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各种学说、思想纷纷涌现。

诸子百家中,有四个学派大放异彩,其中有三个历经千年时光,一直为华夏子孙指引着方向。

这四个学派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与墨家。

01.儒家

周王朝以封建制度统领国家,走的是两条线:一条是礼;一条是乐。

礼是用规章制度来划分等级;乐是以复杂的乐曲来划分等级。

什么人能穿什么衣服,什么人能听什么歌,可以有多少姑娘跳舞,碰见谁磕多少头,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制。

总而言之,你要想知道自己属于哪个阶级,去查规制就知道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打打杀杀,世风日下,礼崩了,乐也坏了。

都说时势造英雄。孔夫子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横空出世了。他看到这个世道坏了,要完蛋了,虽俯首皆杀盗淫妄,但还是有救的。

孔夫子认为救世的办法,就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传统的周礼。

总结起来,就是要“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儒家的“五伦”;

要牢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叫“八德”。

孔老夫子把“五伦八德”统称为“仁爱”。他提倡儒家弟子要以救世为己任,要以仁爱为本,从爱的角度出发

比如,我们自出生后三年都不能免于父母的怀抱,父母对我们至少有千日的救命之恩,所以在父母过世后,我们要守孝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这种行为来自“爱”,来自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对父母的爱。

爱又从何而来呢?天性,也叫天良。孔子认为救世最深层次的办法,是拯救人心。

通过一系列的天良之爱,呼唤出人性中的善良,再通过礼乐制度加以巩固,世道就可以被拯救。

当然,世道是回不去的了。不过孔子的儒家思想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建立起了儒家学说的理论,然后开班立说、带学生,一辈子努力教学、演说、奔走。

他给学生们提供的学习目标就是成为“君子”。

两千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君子”依然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翻开《论语》,这些句子在今天依然是处事金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整部《论语》的一万五千多字中,类似以上高质量的语句,高达四百多句。人们发现在对话中,当自己说出这些话语时,往往就意味着智慧以及别人对你高看一眼。经受住了两千多年时光的考验,还能够成为今日文明之光,多么具有穿越时光的高含金量!

随着后世的不断传承,儒家文化已渐渐成为我们民族的魂魄;孔子教的那些智慧的做人纲领,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

没有儒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就不会有一个个那么大、那么稳固、那么连绵不绝的伟大国家。

中华文明的连绵不绝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世界必须只有一个统治者的时候,儒家教化万民的这套理论才能起到大作用。

当全世界还打成一团时,只有最强、最狠的那个会活下来。

所以,虽然整个儒家的学派拥有如此优秀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儒家也一直在等属于自己的时代到来。

孔老夫子终其一生,都在搞教育,都在积极地面对这个世界。

他始终在努力着。他的理论思想始终是,通过教育、儒家的理论与工具,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坚持与努力的有为。

延伸到了今天,中华民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上进、最努力、最勤奋的民族之一。

不仅儒家认为世界有救,墨家也同样认为这个世界还有救。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