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懂工作逻辑
1.尝试写作
写作是一种自我思考的整理,花时间架构出一篇让别人能读得懂的文章,其实就是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因为写作是一个设定主题,然后寻找答案的过程,你先要定义对的问题,然后决定切入问题的角度,再分析各种角度的优缺点,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完成这整个过程,写完一篇文章,就等于进行了一遍逻辑思维的练习。
2.看清楚说话场合,明确沟通目标
说话,需要先明确在什么场合说话——向谁说,要说什么内容,要达到怎样的沟通目标。比如说,在家里说话,用公司跟下属说话的方式,那就是角色错位,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现就职场中的说话场合为例子,在这个场合应该怎样说话。跟下属交代工作的,说话内容可以是“要做什么工作内容、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什么时间要提交”;跟平级同事信息同步工作,说话内容可以是“工作进度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需要同事协助的内容”;跟上司汇报工作,说话内容可以是“工作成果是什么、是否有风险/问题、是否需要上司的协助、下一步工作计划”。
3.合适的时空做合适的事
关注对象,增强适应意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成为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常常可以降低受众的认知成本,提高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的转化率。换言之,就是知道在一定的环境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话时考虑对方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与不同的人交流不同的方法,用对方易于接受的内容进行讲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工作逻辑
1. 公式拆解
这是所有分析的发起点。比如我们加入一个在线票务团队,让你来负责提升票务板块的收入,首先你得知道收入的组成有哪几部分,这样才能更好的定位。
收入=服务费-返还成本-票补成本
当我们看到这个公式的时候,就能知道这背后所需要的策略是什么了。
一是直接提升服务费,二是降低服务费中的分成比例,三是降低票补成本,实现精细化运营。
当然,这只是初级的拆解,后续我们会形成项目制的解决方案来solve问题。但这种公式拆解的思维应当是我们面对很多问题时首先要有的职业触觉。
2. 项目&工具
身为职场人,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手中的资源,将其整合成项目的形式对外进行输出,协助我们最终解决业务难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让你(运营喵)去负责借贷产中的新客转化效率。你会只动用运营资源的电销、短信等针对目标用户进行营销吗?
显然不是,营销的要素有四个,用户、方式、内容、展现,缺一不可。如果你真的很想做好,那么当你基于某个立意点(比如息费红包)触达用户的时候,你是不是得让产品端配合一下(前端展示领取奖励)?
同样作为运营喵,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产品、资源、活动,这三者没有一个是闭环可以搞定的。
因此,大家常常提到一个优秀的职场人,拥有的一定是资源整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特种士兵。
3. 分层思维
大家做事都在追求效率(准确性)。实际工作中,分层思维的引入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同样是借贷产品这个例子,如果让你去针对用户进行短信营销,你首先要做的是琢磨短信内容吗?显然不是,你首先要琢磨的是用户分层。
不同类型的用户需要不同的触达内容,就好像借贷行业中新客和老客的立意点肯定也不一样,因为它们本质上需要的东西就不尽相同。
熟练运用分层思维,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工作过程变得有层次感,还会让我们换位思考,更贴近用户,进而提出更为准确的解决方案。
4. 量化思维
量化指标一定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要熟练应用的思维,数据可以客观量化所有动作的效果,并指导我们进行修正,关键时刻还能避免业务出现较大的问题。
我的上家公司就极其重视数据,日常除了核心业务日报,主要业务节点的实时监控数据、环节拆解数据,甚至KPI考核数据应有尽有。业务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一切尽职。
比如某一天发现前一天的日新增注册用户数环比前一周增长了100%+,翻看该天的新增注册用户数小时分布,发现当日10点后新增注册用户数就出现激增,结合我们当时投放资源,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
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重视量化思维。量化能科学评估你工作的效果,对工作方向性的指引非常关键。
二、业务逻辑
1. 关键因子
所有的业务都存在关键的因子,而这个因子可以抽象的概括为入口。
入口在不同的行业中会存在不同的解释。在票务市场,可以解读为市占率,在借贷市场可以解读为在贷金额等。
关键因子最大的作用是带给我们足够的市场议价权,它对公司的生存意义不言而喻。
所以我们在思考业务中的核心逻辑时,带着这个关键因子出发和思考,会让很多事情的解决路径更加清晰明了,而不是单纯的陷入死循环中。
2. 交易对象
所有的生意都是交换。既然是交换,就一定要明确对方是谁,知道对方是谁,我们才能从资源互换的角度上思考的更深、更精准。
3. 资源互换
既然是交易,就一定存在资源互换。只不过资源互换的过程中,有些时候看似并不是很公平罢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TO B业务经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市场中如何拿到优势的供给价格。顺着资源互换的思路,我们势必要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才能达成我们的业务目的,当然这个资源未必是金钱。
很多时候,强势的企业都会用流量来置换供给端的优势价格。如果你还没有明白,你可以想象一下为啥京东比普通超市在供应商那边拥有更强的议价权。而这个恰恰也是关键因子的作用。
4. 风险意识
任何交易都是有风险的,我们都或多或少面临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除了必要的plan B以外,我们还要做好利益的风险监控。借贷行业就是贷后的数据表现,票务市场就是看供给价格优势是否真的实现等。总之,风险意识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