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建立输出的习惯
越来越觉得交谈、评论、演讲等单靠说的动作,带来不了真正能改变自身的力量。往往我们说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外一回事。当我们去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好像每个人都显得很健谈,每个人都能发表对他的看法。且不管他们谈论的深浅,但是就说本身能创造持续价值吗?这是最近反复想的问题。
一次有意义的交流本身一定会创造价值,这个动作让我们心里想的能够表达出来,有时甚至还会说出我们心里之前从没有想到过的,会让自身意识到“哦,原来我还知道这个?,从而成为一次与自我已有知识库和表达能力的模拟器。同时有时候交流本身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开放,有魅力。
但是否是持续的有价值?能够使得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有所进步?
最近学的Java编程相关知识,这里面有个知识点讲的是变量的生命周期。一个变量的生命周期取决于什么?取决于变量所在的作用域,而作用域反应的是这个变量在整个程序代码中会被用到几次?若是声明的一般的局部变量,那么它仅会存在一个特定的区域片段中,往往只会被使用到一次,这个就像是我们与人偶然的交谈,无论这次交谈中产生了多大的即时效果的,但他存在的声明周期是很短的,就会被Java的虚拟机JVM回收到垃圾站中,类似的过不了几天时间就会被我们遗忘的干干净净。但这样该怎么办呢?编程里给的答案是:要将局部变量升级为全部变量。这样在整个类中都可以使用,也就是我们可以持续地访问这个变量,为程序服务。Java语言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编程语言,是按照正常的人思考问题的逻辑来编写的,既然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借助Java的答案,将变量升级为全局变量,延长它的生命周期。
问题来了怎么延长生命周期?或者直接说怎么让我们简单的看、说、想的动作表现得更有价值?那就是写出来,也就是输出的能力。这又和Java的输入输出也就是I/O相关了,看说想这些其实都是输入的行为,从外界从主观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漂浮,杂乱无章,要不你记不住他们要不就被回收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传承下来的经典一定是有巨大的存在价值的。类似的,工作中大佬(江南春和柳传志等)总会强调要复盘,做好复盘其实也就是把所说的记录下来,说明白了,就是给这些漂浮的碎片安个家,写在纸上或者打字敲出来。
0602建立输出的习惯把我们看视频、看文章或者与人交谈的有启发意义的、值得记录的点写出来,培养自身持续的输出能力,这个培养输出能力怎么监督怎么量化?简单来说,就是看看按照天的单位,看看每一天有没有输出一些内容,每天输出的内容有多少?这些内容又有多少是原创的,多少是引用,多少是和已有的知识做链接的?长久以来,每天的突触(神经元)都在生长,久而久之(多久?maybe three months ,或者是那个21天习惯养成计划?)你一定会嫌弃昨天的自己。
写在星巴克PC
18/06/02/19
为了能让自己坚持下去,不至于为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耽误,这一段时间的分享可以重引用 轻原创。输出的行为是需要有存货的,这毕竟不是吐槽。
#后面有块状时间(以周为单位)写一下关于“熵”的这个话题,这个起初来自物理学中的概念,初次听到是很敬佩的一位领导上司分享过的,很受启发。
#会写一下如果想说一个人有能力的,该怎么系统地剖析?操作系统+软件+硬件这三大样所形成的说法,最近也经常听到被各路大佬分享。
#当然后面更多的是想分享有关互联网相关的话题,要把平时感兴趣的关注到的积累输出,这样才会内化为能力。主要方向有:内容分发、产品分析、功能设计、搜索优化、商业模式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