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中的大学生
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晴
沉睡中的大学生年关将至似乎已经不足以用来形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当下。今天就是小年,从今天开始人们都陆续的开始为新年夜忙碌起来。
偶尔懒懒散散窝在家里,又有时忙的一天不停歇。我的假期数一数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好友的年假也即将到来,她兴致勃勃的开始规划她的假期。并提醒我,这将是我作为学生的最后一个长假。
年后二十的我,到现在还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安度假期。在同龄的她看来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百无聊赖的拿着手机一遍遍翻看浏览器上推送的文章就是我假期里边的一部分。而促使我写下这些的,是一篇深深引起我共鸣的文章。
《人民日报痛批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沉睡中的大学生?失业?这两个词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点进去想一探究竟。
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
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
开篇第一段更是引得我不由自主带入角色。上课时、发呆、睡觉、玩手机、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这些关键词让我瞬间想到了学校的日常。与这些无缝衔接堪称完美!
这,无疑就是同学们的常态。
对,同学们。理所当然的把自己排除在外。因为在学习生活中,任何人都可以作证我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的学校主修专业技能课。校长在开学第一节课就明确又残忍的告诉我们,学习成绩不够优秀才会来到这里增长技能。通过学习技能可以让我们未来在社会与那些优等生并驾齐驱的机会。
所以。有人破罐子破摔,有人孤注一掷。
在日复一日消磨的时光里,一同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有整日凑在一起玩游戏玩的热火朝天的;有外出打工,在学校里睡的天昏地暗的;也有电视剧和工作和睦相处的。
我看着班里一团乱像,认为职业学校可能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直到看见这篇文章。
原来,消极怠工并不是所谓差生的专属。
从一开始,我们就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么?只不过选择放弃的阶段不一样。
职场上,这样的人也同样不在少数。
上班时踩着点走进公司大门,下班前一小时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机,刷刷微博,手里的工作能拖则拖。
实在拖不了就勉强自己加个班,但一定要发条朋友圈,问:“你见过深夜十二点的写字楼吗?”
自我感动到不行,却忽略了这本是白天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
原来,手机的诱惑也延伸到了成年人身上。成功的人本就凤毛麟角,在大环境的渲染下还有几个能突出重围呢?
每一个阶段都做着几乎相同的事,抱着一样的心态。该怎样达到曾经心里的梦想呢?
我写下了关于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的文章,之后在平台敲进编辑器写下一行字就仿佛手有千斤重。
通过文字抒发情感是我的宣泄口,通过获得认可得到相应的报酬是我曾经的梦想。
但是面包与努力是成正比的。不甘现状,想提高成绩就要做到别人不去做的事情;天资不够聪颖就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
拖欠,懒散,甚至心理上对自己懈怠后的安慰都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我觉得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家里是休息的地方,兼职是挣钱的地方。在家里就应该躺在床上肆意妄为,手机里自有大千世界。
事实告诉我这远远不够。我做到了不和其他同学一样在上课期间玩游戏睡觉,课余时间舍弃零食与电视剧去加班加点赶任务。假期里找了兼职挣为数不多的零花钱。
最后得到了显著的成绩提高,近在眼前的百元大钞。即使是这样,我也是文章里描述的大学生。
因为成功人士付出的努力,挥洒的汗水比我多的多。
拿着父母血汗钱养老的年轻人
有些人,二十多岁就开始养老了。
而可悲的是,有多少月薪三千,就心满意足的人,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却是依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中国目前有30%的年轻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的现象。
一些成年子女带给父母的经济压力,甚至比他们未成年时更大。
兼职所得只能算作零花钱,我所选择的道路要依靠父母更加没日没夜的血汗钱支撑。在家里,即使都当做玩笑话。“啃老”也是事实。我试图说服自己:还没毕业,还是孩子,还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这样做无可厚非……
但是走进社会迫在眉睫,我既期待又害怕。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依旧需要父母的援助。期待着有丰满羽翼的途径,能减轻家里负担。
我盼望着,盼望着。
盼望独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