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只要用心

唤醒思考,习得方法,提升学力

2017-05-09  本文已影响13人  且品香茗

    近两年,我在经常反思——关注学生发展的落脚点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我想,还是要真正关注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内在联系。真正唤起学生的内心向往和追求,实现启发心智、呵护成长、唤醒思考的三类课程协调整合进行的教育实践。 

一、研究型课程的根本价值指向是唤醒“思考”

    我们认为,研究型课程的根本价值指向,还是唤醒“思考”,催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和德育一样,需要慢工出细活,需要有学生实实在在的历练、体验、感悟、思考、反省的过程。

    研究型课程的推进,让教育更贴近“学”,让教育更贴近校园、社区、社会现实生活。如果说,拓展型课程的意义更多在于开辟“第二课堂”——发展特长,那么,可以说,研究型课程的意义更在于从学习方式和结构上影响“第一课堂”,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生成“第三课堂”——催生创新。

       几年来,这门课程的努力推进,似乎仍然是以一种悄悄的“地下革命”的方式推进,老师们也似乎只能以地下党员的身份兼职,以致很多“地下工作”免不了走了样。只有少数学校,是一开始就下了革命的决心,有意让老师错开班级教学,班主任兼的这门课是别的班级的课。所以,十年后,可以说他们的教育革命算是基本成功了。从老师到学生,那些学校都有一个个相互学习的好团队,有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让纵横“比较”成为唤醒“思考”的基本途径方法

    我们在商场买物品时,我们货比三家,才有判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思考首先最容易来自哪里呢?

    思考最容易首先来自问题(项目主题)的比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指思考最容易从比较、借鉴中开始,从参照中得到启示。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也正得益于此。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中西文化大讨论、改革开放等,就是中西文化大碰撞和各种研究比较的结果。

    回顾学生每一个具体学习环节中,也是如此。有问题,就有归因;有归因,就有分类;有分类,就有差异;有差异,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判断;有判断,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有思考。在比较中往往催生“发现”,在思考后往往酝酿“改进”和创造。“问题”在“比较”中拓展广阔的思考空间。

    基于“问题”,是我们老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学习的出发点,侧重“比较”,是我们老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学习的主要途径方法。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尝试。

    我们借助信息网络平台、魔灯平台,借鉴“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学习网站的积分激励法则,整合博客、论坛等网络互动功能,吸引学生,把爱好电脑应用的少年拉回到充满趣味思考的学习活动中来。比如,我们让同学们在趣味对联的比较中学会“看见”中国语文的趣味;在校园和日常用品的观察调查比较中提出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在校报校刊的阅读讨论中关注学校的发展;等等。

三、在唤醒“思考”的过程中习得学法提升学力

    我们的教育在逐步回归“常识”,回到“以学生为本”,聚焦到“学”字上来。我们的着眼点就应该在五个“学”字上下功夫,一是“学情”,学生情况,情感倾向,习惯基础;二是“学材”,教育资源,课程框架,学习内容;三是“学法”,技巧方法,实践平台,学习模式;四是“学分”,学习评价,激励措施,展示舞台;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增进最终的核心的“学力”——学习素养与能力的核心目标。我们学校需要进一步营造展现“学情”、“学材”、“学法”和“学分”的各种平台渠道与日常氛围。

     通识教育主张让学生什么事物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物知道得更多一点。我们的探究课程也应该正照应着这种主张,努力满足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成长的需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动力,将富有童趣、雅趣、理趣的教育内容渗透在课程中,实施一系列课程化、序列化的实践活动。

     上海的学业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也已出台。今后评价一所学校也许不再看唯一的统考分数高低,更看各所学校各自生源各学段的开学时和放假时的统考之间的进步差距分,看入学时与毕业时的排名差距变化值,看各所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幸福指数。这样,我们的老师或许可以逐步摆脱一直僵硬、机械、冰冷的“分数”牢笼,因为分数的背后本应是火热的情感!多年来,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干巴巴的分数,是可怕的“榨干了情感意愿”的分数。我们的分数曾经只是靠“体力和嗓门”的,未来一定是需要蕴含“理想与享受”的,需要成为教育的“牛奶和蜜”。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最终都会有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特长,我们希望孩子们从小有一种人人都是“小专家”的自信。从他们知道得最多的某一项事物开始,唤醒他们的思考热情,养成持续探索的习惯,从学会专注一件事,到专注更多的事;以至持续抱有一颗学习的“好奇心”,逐步变得有一双“慧眼”,有一双“巧手”,从一直想做某一方面的“专家”,直到以后真的做成了“专家”。

    这也是教育本来就希望实现的目标。唤醒思考,习得学法,自然而然地提升学力,这是教育的本来过程,也是我们课程的共同目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