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后,99%的公众号没告诉你买保险更需要注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LeoYang2012

作者微信:leoyang2012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火遍全网后,已经马上有公众号跳出来教你如何买保险了。

类似的攻略一直都有不少,以前也觉得挺好,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和分析,慢慢地发现了里面一些门道。

这些公众号或是自媒体,都挂了什么保障专家、理财规划师的头衔,不光告诉你怎么买保险,连产品都帮你选好了。他们自称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帮你挑选最适合的产品。在这种光环的指引下,很多有确切的保障需求的朋友们把他们的话当成圣经,上了他们的路。

这些公众号、自媒体、“保障专家”们,永远也不会告诉你,而且会引导你刻意去回避除了产品以外的信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保险经纪人。

在中国,如果要购买保险,渠道大概是这样几个渠道:经纪人,代理人,银行,互联网。

经纪人和代理人

经纪人服务于经纪公司,经纪公司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代理人只服务于一家保险公司,只代理这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经纪人是京东商城,代理人就是品牌专卖。

需要注意的是,经纪人喜欢自诩

①代理多家品牌,

②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帮助客户挑选最适合客户的产品”。

可是实际上,经纪人

①只能代理一些发展比较一般的小公司的产品。

代理人忠诚度高,代理人制度具备很强的繁殖性,所有的寿险公司都想发展代理人团队。但如果公司品牌或运营能力一般,如果没有这个实力做不起来代理人团队,只能先依赖于经纪人渠道了。所以你在经纪人那里一般看不到他们推荐平安、太平洋、人寿、友邦,大多是一些你不怎么熟的小品牌。

②经纪人没有向你收咨询费。尤其国内我所看到的经纪公司,其经纪人招募门槛也并不高,并不具备收取高额咨询费的水平。既然无法通过收取咨询费获利,那么经纪人的收入哪里来?还是销售产品的佣金。所以很难保证他们推荐的所谓最适合你的产品是不是给他们佣金最高的那些。

就像药店的销售代表一样。药店的销售代表也是代理多家品牌,你猜她推荐给你的药,是不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帮助你挑选的最适合你病情的药???

经纪人和经纪公司在网上有几种典型的化身

比如有的有自己的公众号,化身“保险专家”“理财规划师”等等,黑遍大公司,声称只有自己是最专业客观。

还有的化身为所谓的保险知识评测网站,帮你分析评测几款保险产品,最后结论无非是平安、友邦、太平洋,都不如它推荐的偿付能力不高于150%的公司的产品“优惠”“划算”。

那代理人制度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代理人制度是1992年友邦保险重返上海后,由时任友邦上海总经理徐正广引入大陆的。代理人制度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非常成功。徐正广是台湾人,原就职于台湾南山人寿。南山人寿也就是当时友邦和AIG的台湾子公司(2011年被AIG出售)。

代理人制度的意思就是说,营销员与保险公司的合同不是雇佣合同,没有劳动关系;而是代理关系。营销员代理了保险公司的产品,没有底薪,自建团队,自负盈亏。代理人制度最大的优点就是极强的繁殖性。所以代理人制度很快被各大保险公司所模仿,他们很快帮助建立起庞大的代理人团队。时至今日,可以说我们对保险的印象,绝大多数来自于对代理人的印象。

大家都知道代理人数量庞大,流动性大,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国内保险公司,对代理人几乎没有筛选;很多代理人缺乏专业培训。不专业的保险代理人潜在的危害很大。比如有个朋友,找了一个亲戚买教育金,亲戚没把这款教育金最有亮点的万能账户给他附加上,造成这个朋友不得不退保,损失了好几万的保费。

所以,对于代理人渠道,找到专业的高素质代理人很重要

银保渠道:

银保渠道,即银行保险渠道。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保险公司获取保费收入,银行拓宽业务的多元性并获取佣金。

常见的银保销售有两种:一种是你坐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说每月扣几百块,然后你就拥有了多少万的保障;只要你说了同意,钱就开始扣了。回头寄给你保单。过程可谓轻松愉快。

一种是你去银行办业务,当面给你推荐,或是你自己去问询。

缺点就是保险利益很难有人能给你讲清楚。优点就是投保容易,方便快捷。

互联网保险:

网络保险易于接触,但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网络保险都有“停售不可续保条款”。简单的说,买了这款保险,只能保你最多一年,然后如果中间发生了重大理赔,你以后就再也买不了保险了。而且网上(如知乎)有很多网友发生理赔时遭遇无视的经历。须特别注意。

选公司

上面提到提到公司,为什么选公司那么重要呢?

有的保险销售人员尤其是经纪人,比较喜欢强调保险产品的“性价比”,认为他们推荐的产品更“划算”。其实是一个比较荒谬的逻辑。

同一个地区所有保险公司共用一张生命表(生命表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率和生存率等数据,是人寿保险合同费率厘定的重要依据),用的是同一套精算方法和体系,同样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费率不是应该一样才对吗?

有两个问题:

1、一个公司实现了规模量产,一个公司是手工作坊生产,在同样原材料的情况下请问哪个公司的产品单位成本更高?

2、一个寿险公司如果长期低盈利甚至亏本经营,你猜他理赔时能爽快吗?

这几点综合起来考虑一下,或许你的想法就会跟之前不太一样。

保险合同不是实物,不像买肉可以当场过秤(肉也怕被注水呢);保险合同是一份契约,一个承诺。这个承诺是否能兑现,能多大程度兑现,取决于承诺人的履约能力,人品,口碑。

所以如果有个人,给你许下了天花乱坠的承诺,但是你跟他不熟,或是你知道他人品一般;另外一个人,你知道这个人人品不错,口碑很好,但他的承诺太朴实,不够让你心动。那你是选择跟哪个人订立契约呢?

这个过程就是选择公司和品牌的过程。 也回应了前面这个问题:保险根本不存在划算不划算的问题。你买的2000块钱保50万的产品,最终可能只能赔到30万;而我买的2000块的保30万的产品,最终可能也是赔到30万。问题是我的赔的比你的还要快的多,帮你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而谈到履约能力,对于保险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叫“偿付能力”。比如有个公司的偿付能力是200%,意思就是如果这家公司的客户全部出险,这家公司的资金准备足够支撑它赔偿所有的客户2次。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得低于150%,如果低于150%,保监会勒令它增资,并停止审批新产品、停止新开分支机构,会引发保险公司挤兑(即大面积退保)。挤兑又不能倒闭。你说它在理赔上要不要控制一下?

保监会每个季度会公布各大保险公司最新的偿付能力数据。下图是保监会公布的寿险公司2017年第4季度最新偿付能力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偿付能力也要结合成立时间来看。刚刚成立的公司,因为资金的运用来不充分,所以偿付能力看上去会特别高。

选产品

从产品来看,人身险公司的产品,所有公司的产品形态大同小异,只是有很多划分的维度。

从保障的对象上来看,可以分为保人的和保钱的;

其中保人的保险,主要保障的风险无非是意外和疾病。但产品设计的思路却不会把意外和疾病截然分开。而是按保障风险的大小程度来划分。

保人保钱

保大事(重疾险)教育金和养老金(年金险)

保可大可小的事(医疗及住院险)财富传承和分配(增额寿险)

保小事(小意外险)

交通意外险

高端全球医疗险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所有的产品都有其各自的功能与意义,所有的险种都搭配起来使用才是最全面的保障。不存在哪个险种是不划算的或是多余的。这些东西内容太多,一次很难解释完全。而你在网上能看到的所谓买保险攻略,都会略有涉及,在本文不再赘述。如有需要,再详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