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坚持写做帮成长四叶草四叶草学习社群

快恭喜我,我领证了!

2020-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享尔之珑

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误解了?

作为一个培训师,这样“呐喊“时, 要么是脱单了, 要么是学了个版权课程。 我属于后者。    整个11月份, 是我今年的集中学习期。   我认证了两门版权课程, 一门是《创新性培训技术》, 一门是《积极领导力》。   你若认为, 我要把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写出来, 那你,想的美。   我主要是把自己关于这两门课的思考跟你聊聊, 无论你做不做培训,或许对你都有一些启发。   《创新性培训技术》

BobPike亲授的英文版课程 认证这门课的原因是什么呢? 还上了两个版本。(认证版和Pike亲授版)。
最近两年,我的课程主攻方向是内训师培养。TTT,我至少开发了6个版本以上的课程,从课程开发,到授课技巧,再到课件制作,甚至微课,我都有对应的课程。但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内训师来说,什么是快速有效的提升方法?   先说让我思考这个问题的两个引子:
1.老罗的即兴表演 我的培训师好基友,Jack,他环球旅行回来后,就主攻即兴表演,我参加后才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很高级。他没讲啥知识,道理,整个过程我们也就是做一些游戏,表演,但课后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收获满满,注意,是“所有人“。有人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有人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有人敢于突破自己。真正让学习深深影响着参加的人。
我们培训师,总希望让课程更深的影响学员,甚至改变他们的处境,所以拼命加内容,讲逻辑,设计模型,为了讲更多,甚至牺牲休息时间,(有老师一口气讲4小时的,身体真好)。
有的老师总是拖堂。我听一个内训师解释关于自己拖堂的现象,这么说:我就想把干货多给大家讲一些嘛,我都不嫌累,他们还觉得吃饭时间晚了,真是寒心。
对于学员,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效的?
2.今年休假,我和家人去了上海迪斯尼。无论是游玩过程,还是观看烟花表演,我得到一个结论:体验感太重要了。
那些跟我们合影的卡通人物,你完全感觉到他们在剧情中,你脑海中,甚至不会想知道穿这个道具服的人长什么样,因为,它不人,它就是一个真实的角色。你在园区,即使一个卡通人物都不认识,你也会被感染到,也会觉得轻松愉快。

烟花表演更是这样,我跟孩子一样,认真看完了城堡上的出现的每个画面,即使有些人物我不认识,都十分专心。
它是如何吸引我的?声,光,色,感立体轰炸。逼真的画面,炫酷的灯光,美丽的烟花,还有园区各处音箱同时发出的声音,最后Ending时的巨大火焰,我们隔了几百米,都能感受到一股热浪。所有人发出一声下意识的惊叹。
烟火秀讲了什么故事?说了什么道理吗?我甚至复述不了内容,但就是觉得棒,就是觉得值得,就是还愿意再花钱看一次。
那我们讲课也是一样,最能让学员有感受的是什么,最能刺激到学员的是什么?回忆一下你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课程,你记住的是老师讲的内容,还是老师给你的整体感受?

以上两个引子,以及问题,就是我认证《创新性培训技术》的原因。这是一门强调以学员为中心的课程,这也是一门充满着培训工具的魔法箱,它就一个目标,让你用更轻松,更愉悦,更有体验感的方式进行学习,最终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
各种小方法,小设计,看似乎简单,但十分高效,既活泼有趣,又与内容紧密相关。我们去认证时,一起学习的,有大学教授,有讲课20年以上的“老司机”,但人人都有启发,都有收获。因为课程内容着眼的点很细微,但意义深远,联通了一些学习的底层逻辑。对于体验的关注,是大多数经验派培训师容易忽略的。   关于培训体验感的细节, 我举个例子。   有次我在做内训师大赛当评委时,一位学员,表达能力很好,台风自如,但他在开场就设计了一个很不好回答的专业问题,这个问题还是开放式的。现场的评委大多数不是他同专业的岗位。他提出问题后,直接就走向一个评委,邀让那个评委回答这个问题,这个评委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胡乱说了一通。
从那以后,他后面的互动,都特别尴尬,气氛很冷,他只能自问自答。我在点评时描述了这个现象,问他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他一脸茫然,甚至还有些委屈:设计了互动,但大家不配合,自己也没有办法。
而这个就是创新性培训技术里提到一个互动原理,叫“me-we-us”。为了让学员有心理安全感,互动要以最安全的方式开始,比如,先自己想,再两两交流,再小组分享,再向全班分享,这样,学员可以脱敏,更愿意参加。
那个选手直接让评委回答这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暂且不说选评委回答的风险,就只说这个互动方式,已经直接到达了“us”阶段,而且是在最开始的阶段。你让她直接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没有把握的观点,要么她尽力多说来挽回颜面,要么很尴尬的说不会,然后坐下去,无论怎么样,她的“心”一定被你伤到了。
最关键的是其他学员也会超级没有安全感,他们心里会这么想:原来这个老师要这样互动呀,太吓了,我还是少说为妙,要被他点中,就会让别人觉得我很傻。于是,后面的互动,大家只会越来越冷,越来越躲。   “me-we-us”原则 ,强调的是学员的安全感,互动的梯度设计,而这些背后,都是在意学员的体验感。   感觉好,才能学的好。   不仅培训如此,与人相处也是这样。
你佩服的人,可能是博学的人, 你喜欢相处的,却是让你觉得很舒服的人。
体验感的底层逻辑是: 把场域的重心让渡给他人,认为对方更重要你若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有影响力的人,是不是可以从这点上来考虑一下呢?   《积极领导力》

这是南哥开发的版权课程。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南哥,他是“培训经理指南”公众号的主理人,也是网红培训人。其他人网红可能靠“哗众”,南哥当网红全靠专业硬核实力。这门课,也可见一斑:设计巧妙,逻辑缜密。

管理课程怎么讲?讲模型,讲理论?都可以,但都有风险。原因是,学员不是一般人,他们是管理者,甚至有一些是经验丰富的管理者。
管理动作都有具体场景,还会因对象不同而有使用前提。所以,只要敢把管理课的内容当成标准化知识,就势必会面对质疑。
那怎么办呢?比较靠谱的方式是:设定统一情景,再汇集现场经验智慧,归纳出有边界的结论与方法。有点拗口,是吧?人话就是:情景化教学。类似的理论的课程有《管理高尔夫》《情境领导力》。这样的课程,学员更容易接受。
南哥的课程又往前走了一步,就是管理课程沙盘化。 比起直接给情境与案例,沙盘化的管理课程,会让大家有“具身认知“。在简单背景下,创造剧情,增加冲突,完成现场案例的建构。培训师再根据当场建构出来的案例,进行拆解与知识点讲授。这就是典型的,“先证明你有病,再说我有药”的刚需套路设计法。   这种设计,对于管理类的课程很有效,这种设计的背后,也是一种学习体验感的设计。   无论是什么课程,都一定会有一些观点输出,一些知识传递。这个过程,若是直接砸过去,即使是无比正确的,接受的人,也总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时甚至会反对。   人为何会不愿意接受正确的观点,因为感受不好。打个比方,裹着黄莲的美食,通常没有人爱吃,哪怕他饿了,只要不饿死,一定不会下口的。话糙理不糙。这个外衣就是体验感。学员既对知识本身有需求,对知识的口感也同样有要求。   这一点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聪明的人总会有观点,有观点的总是喜欢兜售,兜售的人总是习惯强势输出,强势输出的人常常会失败。   这可能是聪明人没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吧。   在此,我要推荐两个受欢迎的“聪明人”,他们已经进入我的案例库。一个是陕西导游冰蛋,一个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戴建业教授,他们之所以成为抖音网红,就是因为信息的“口感”很好。

抖音网红导游冰蛋 当你再要表达一个观点, 说一件事,讲一个道理时, 你设计口感了吗?
    看到这里,你可能也发现了,我为何要认证这两门课程。看起来一门是培训技术类的课程,一门是管理类的课程,其实质都是学习如何提升培训体验感。   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好效果一定跟好体验相关。 未来,你再上我的课, 希望你有收获的同时, 还很愉悦。
既然领证了, 以后就要对”TA“负责任, 请你见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