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之五:培养孩子好习惯(2)
各位家人晚上好,今天和各位家人分享:亲子教育之五:培养孩子好习惯(2)
婴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
宝宝的年龄分段是: 新生儿0~1个月
乳儿期1~12个月
幼儿前期1~3岁
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或童年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
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做父母的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孩子刚落地只有非条件反射,如用奶头碰他的脸,他马上把头转过来,用嘴找奶头,这叫觅食反射;叼住奶头后他会吸吮,这叫吸吮反射。这些反射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动物本能没有什么区别,不需要训练,生下来就会。可是随着月龄的增长,渐渐就不同了。
当父母每天给孩子喂奶,换尿不湿,哄孩子睡觉的时候,这一切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孩子的习惯,这一点家长是否意识到了呢?如果训练得好,孩子能养成好习惯,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如有的孩子睡眠习惯不好,白天睡,夜间闹,搅得家长无法休息。有的孩子饮食习惯不好,该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不到吃奶的时候又哭又闹,结果使其消化系统不能有规律地活动,很容易造成拉稀和营养不良。因此,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全是父母有意无意培养的结果。
婴儿期的习惯不外以下几项:饮食、排便、睡眠和卫生习惯。做父母的应当注意对这些习惯的培养。
一是培养小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首先普及一个关于睡眠的知识
睡眠分期与节律
睡眠共分5期,每晚8小时的睡眠中,每90分钟前后各个睡眠期循环一次。其中前四期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或称慢波睡眠(SWS),最后一期为快速眼动睡眠(REM)。
SWS是从朦胧入睡开始,随后睡眠逐渐加深,一直以来到熟睡的整个过程。此期脑电呈慢波,眼球没有活动,故称非快速眼动睡眠。按睡眠时的脑电图模式,此期又分为4期。
入睡期:是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转换期,人非常容易醒来,约占睡眠总时间的10%。
浅睡期:此期容易觉醒,入睡困难者,常自行惊醒,约占整个睡眠期的50%。
中睡期:此期意识消失,不易觉醒,在每个睡眠周期约延续1小时前后。
深睡期:此期睡眠深,觉醒相当困难,在每个睡眠周期中约持续30分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SWS与REM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两种不同时相睡眠各出现一次为一个睡眠期。每个周期历时70~90分钟,入睡后必须先经过SWS阶段,才能进入REM。
梦的出现与意义
我们的梦境,就是发生在REM时期,即快速眼动期。每次快速眼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就一个人来说, 第一次出现快速眼动后, 大约持续5--10分钟, 以后加长, 最后一次可长达 40分钟。
人平均每天晚上会做6~7个梦,但是我们记得的梦境一般是最后一个或几个梦境。所以说,困扰我们一整晚的梦境,其实只是在最后的10分钟内REM时期发生的一个梦境。
心理学家实践证明,人在做梦中被打扰了,第二天就会出现疲惫,没睡好的感觉。连续几天一做梦就被吵醒,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变得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其实,做梦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不影响你的睡眠的。
宝宝的睡眠
1~3个月的小宝宝每天要睡18个小时左右,4~6个月的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也至少要在15~16个小时。宝宝几乎无时无刻都在睡觉,但你知道他们在睡梦中都会经历哪些事情,又有哪些独特的规律吗?
睡眠两阶段:
宝宝的睡眠旅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和大人是保持一致的。一个是有迅速的眼睛转动的阶段(浅度睡眠阶段),另一个则是没有迅速地眼睛转动的阶段(深度睡眠阶段)。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睡眠阶段,宝宝就完成了一次睡眠循环,而每个宝宝一个晚上大致要完成5~7次这样的睡眠循环。而妈妈感觉宝宝最容易醒来哭闹的时刻,正是从一个循环到另一个循环的过渡时刻,即使此时房间里很安静。
睡眠中的旅行
宝宝的睡眠“生物钟”的经历就如同我们乘坐的大巴旅程,分为候车进入行驶道路第一个下坡驶入顶峰进入另一个山谷再次登上山峰旅程结束。
候车(从上床开始的30分钟):宝宝从上床开始到进入睡眠,大致要有30分钟的准备时间。
第一个下坡(50~70分钟):第一个下坡进入的山谷是整个旅程中最低的地方,这时宝宝逐渐放松,进入深度睡眠期,即使你去抱他或轻轻触动他,他也不会醒来。
驶入顶峰(70~90分钟):宝宝的神经系统开始变得兴奋起来,眼睛会在眼皮下迅速地转动。这时他们会将白天妈妈教给的新本领牢牢记住。
进入另一个山谷(100~130分钟):宝宝又恢复了安静的睡眠,他们会均匀地调整呼吸。
再次登上山峰(130~150分钟):这是宝宝最容易做梦的一个阶段,大脑皮层开始迅速活动,宝宝有时会发出喃喃细语或是尖叫,有时可能因为受到惊吓而醒来。
旅程结束:宝宝的睡眠旅程终于来到了终点。这时他们的体力和精神都已经回复到较好的水平,因此也就又来了力气“折腾”你。
宝宝睡多少:
年龄 需要的睡眠时间:
1周 16~18小时
3周 15~18小时
6周 15~16小时
4个月 9~12小时,外加两小觉(每次2~3小时)
6个月 10~11小时,外加两小觉(每次2~3小时)
9个月 10~12小时,外加两小觉(每次1~2小时)
1岁 10~11小时,外加两小觉(每次1~2小时)
18个月 10~12小时,外加两小觉(每次1~2小时)
2岁 11~12小时,外加两小觉(每次1~2小时)
3岁 10~11小时,外加一小觉(每次1~2小时)
TIPS:开灯不利睡眠
很多家长担心夜晚的卧室过于黑暗,宝宝会害怕。但最新研究显示,夜晚中长时间的照明会扰乱宝宝脑细胞中调节睡眠与苏醒节律的生物钟。因此,宝宝生活环境的明暗应该符合自然界的昼夜交替,让宝宝习惯在全黑的环境下入眠,是适应黑夜的一种方式。
婴儿一昼夜大约需要14—18小时的睡眠,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周岁以内的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兴奋活动持续时间短,也就是说容易疲劳,而疲劳的结果就是转入抑制,进入睡眠。另外通过睡眠,能量便得以重新积聚和利用。孩子如果睡眠不好,轻则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俗话说“闹觉”;重则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生长停滞,抵抗力下降,并可成为各种疾病的诱因。
良好的睡眠习惯要从小培养。首先,应当逐渐养成小儿夜间不吃奶的习惯,也就是说,夜间给小儿安排较长时间的睡眠,大人也可得到充分的休息。训练小儿夜间不吃奶,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家长要耐心培养,循序渐进。满月以后的孩子,夜里可以只喂一次奶,而且这一次奶随月龄的增长,也要逐渐减掉。为了使孩子不致因为饥饿在夜间哭闹,可以在临睡前让孩子吃饱吃好。睡前要把好尿,不要喝水,然后让孩子熟睡,尽量不要惊动。这样,可以逐渐使孩子养成夜间睡10—12小时,不吃奶,不换尿布的好习惯。
白天小儿吃饱奶后,应当让小儿玩一会儿再睡,睡醒后,正好是下一次喂奶时间。可以这样安排:吃奶——玩耍——睡眠。其次,是要培养孩子自然入睡。定时睡眠形成习惯,婴儿才能很快入睡。有的父母自己一有空闲,就和孩子逗个没完,自己一忙,又让孩子睡个没完,这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安静、光线暗淡、空气新鲜、室温不过高等等,这些都很有必要。家长不要在睡前抱着孩子晃动或不停地拍,一旦这些坏习惯养成,做父母的只有自讨苦吃。可用录音机放些摇篮曲或舒缓的音乐,有利于孩子的睡眠,当然最好是父母自己小声哼唱。
这儿有一个案例分享给大家:
我有一个初中的闺蜜,现在当上奶奶了。暑假里,我去恭喜她,我到时也是晚上8点多,小孙孙和妈妈爸爸出去玩了。等儿子媳妇孙孙回来我见到娃时有10点多,当然,一阵寒暄,喜乐,等11点半给孩子洗完澡,做奶奶的她突然头晕眼花的,我一阵着急,她老伴说没事的,最近一直这样。
原来,孩子现在五个月了,每天晚上12点以后才睡觉,白天和媳妇一块管娃,心疼晚上陪娃睡的媳妇,早上起床她买菜做饭,孩子和妈妈9.10点起来,吃完早点,她带孩子到外面转,中午她休息一会,做饭、洗衣,下午孩子和妈妈在家玩休息。晚上孩子爸爸下班,她偶尔和老姊妹打一会小牌,我到她家时她正好出去打牌去了。
了解了她现在的情况,鉴于暑假过后要上班了,我第二天就给她指出了他们的作息时间要马上改变,让孩子养成一个良性的作息规律,于是,就给她制定了一个计划。
白冰家宝宝作息时间表
一.清晨: 放音乐、问好 日常保育(换尿布) 喂母乳、配方乳
二.上午: 语言 对话 讲故事 白开水或钙粉水 被动操 添加辅食(营养米粉 蛋黄 菜泥) 户外活动、晒太阳 睡觉
三、下午: 喂母乳、配方乳 日常保育(换尿布 衣服等) 开水或水果泥少许 户外 晒太阳 睡觉 洗澡 做被动操(抚触操) 这个阶段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
早上7:30起床,吃第一顿饭。
宝宝因为自己的“生物钟”,每天都能在差不多的时间段醒来,对于宝宝的这个好习惯需要继续保持下去。如果宝宝睡醒比以往迟,叫醒他有助于他建立自己的生物钟。毕竟一天的作息始于早晨,宝贝们可别在当天的起跑线上慢一拍哦。
起床后,父母可以用动作和语言来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例如,每天早上,宝宝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穿衣服;随后是用毛巾洗脸、洗手。然后吃第一顿饭。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边说边指引,慢慢地,使孩子逐步形成“运动定型”,培养其日后做事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上午9点 活动时间
吃过早饭后,可以给宝宝留下固定的活动时间。用游戏活动来区分时间段,宝宝会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很多妈妈在这个时间要忙于工作,不得已要和宝宝短暂分离一下,妈妈需要训练宝宝在妈妈离开时同照料者熟识,并适应和妈妈 暂时分离的生活。
中午11点 午饭+午睡
活动了一上午,体力消耗不少,因此午餐时营养丰富的辅食可是能量来源。当然如果宝宝在上午的活动时间里可能会因为肚子饿而加餐吃点小零食,那么午餐可以适当减量。不过不能减免,要让宝宝知道一日三餐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要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午餐后就是午睡时间。很多宝宝不喜欢午睡,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好榜样,你可以率先躺在床上。如果你每天都遵循相同的时间安排,那么宝宝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了。如果宝宝每天在相似的时间小睡、吃饭和就寝,他将更容易建立自己的作息习惯。
下午3点 点心+游戏
下午三点左右宝宝就可以起床了,午睡时间过久会影响到宝宝晚上的睡眠。
午间小憩后,宝宝可以适量吃点零食,然后可以和家长做些小游戏。这个时间段可以让宝宝尽情释放活跃的情绪。适量的运动可以有助于宝宝打开晚餐的胃口。
晚上6点 晚餐
晚餐最好能准点,这可以有利于培养宝宝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晚餐时,不建议家长一边喂宝宝吃饭一边和宝宝游戏,也不适宜边吃饭边看电视。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做其他的事情,有助于食物消化。
晚上7点 亲子时间
晚上的亲子时间不要再进行太过激烈的活动,从而把宝宝的情绪调动起来,这会不利于宝宝入睡。这个时间段可以进行一些活动量不大的游戏,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看看图画书,讲讲故事等等。
晚上9点 就寝
家长需要学会读懂宝宝的困倦信号,如揉眼睛、眼睛无神等,当你发现宝宝的这些举动时,就可以进行睡前的洗漱,包括:洗澡、换尿布、读睡前故事、唱催眠曲等。如果你每天都按这个模式进行,使之成为常规,这样,宝宝就知道快到入睡的时间了。
在宝宝困倦但意识还清醒时,就可以将他放在自己的小床上。家长可以先陪伴宝宝,轻轻地拍拍他,告诉他现在该睡觉了,不要将宝宝抱在怀里摇晃着哄他入睡,这会使他对你产生依赖,宝宝正在养成自己的睡眠习惯。
宝宝入睡难,妈妈可以这么做——
1.将近入睡时,应制造安静的气氛,不要让宝宝玩得太开心,以减轻孩子的激动心情。
2.让宝宝了解夜晚和白天的不同。你可以关闭大灯,如果宝宝怕黑,可以开一盏小夜灯;减少与孩子间的交谈。用你的态度告诉宝宝:该睡觉了。
3.宝宝最害怕一个人,在宝宝还没入睡时,请尽量陪在宝宝身边,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
4.当宝宝不愿意睡觉时,你可以让孩子在可能范围内自己选择,如,“你是想现在上床睡觉,还是5分钟以后?”注意,问题的选择需都要和睡觉有关。
5. 父母虽作了充分准备,但有时还不能使宝宝入睡,或不能整夜熟睡。如果观察后没有其它问题,不必把他抱起来,只要同他轻声说话、抚背、告诉他现在是睡觉的时候,让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并最后入睡。
按照这个作息时间,一周后孩子在晚上11点就入睡了,现在他们都上班了,孩子的作息时间也正常了。
二是培养小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年轻的父母常常爱问:什么时候就不用给孩子包尿不湿了呢?那就是当小儿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的时候。在养成定时排便之前,排尿是一种非条件反射。膀胱里充盈到一定程度,就引起排尿反射,通过神经系统使一系列排尿肌肉收缩,就会把尿排除体外,这也同吃奶一样,不需训练,培养,生下来就会。
训练按时排尿,从孩子40天左右就可以开始,还要培养孩子夜里不尿或少尿的习惯。父母要细心观察按时把尿。当小儿会坐时,就可以训练坐盆,并用语言作为条件刺激,使之形成习惯。婴儿养成定时排尿好处很多,少洗尿布还在其次,主要是对孩子皮肤保护十分有利。
训练排便同尿一样,先要摸清孩子大便的规律,一般吃母乳的孩子大便每日三至四次,吃牛奶的孩子大便次数少些。周岁左右的小儿可以开始坐盆。不要养成坐盆吃东西,边吃边拉的坏习惯。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但有利于卫生,而且能使消化系统的活动规律化,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在宝宝3岁之前,如果能一直保持一定的生活规律,这就将成为他的基本生活规律,幼儿期节奏混乱的生活状况也就将得到控制和减少。相反,如果不从小就帮助宝宝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长大些后即使再想调整也为时已晚了。
各位家人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观读。
亲子教育之五:培养孩子好习惯(2) 亲子教育之五:培养孩子好习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