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让你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第一次了解采铜源于他的“知乎大神"称号,至今为止,他在知乎上已经贡献了975个回答,获得了493598个赞同、115293次感谢,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定义是持续学习者的自我管理指南。大多数的现代人,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以及对安全感的恐惧中纠结。我们茫然又焦虑,努力又无力,渴望突破又找不到着力点。而长期研究心理学和知识管理的采桐也深谙于此,并以流畅的文笔从人生的七大侧面: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带我们领略一场脑洞打开又略微烧脑的精神冲浪。
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针对很多人盲目努力,愚蠢叠加的行为,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成长各个环节的关键点和解决之道。每个方法论都值得推敲,每个思考或实践工具都值得尝试,是一本非常适合学习者耐心钻研和学习的精进指南。
采铜说他是一位思考者,他始终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一种充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以更勇敢、更开阔的方式生活。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深度思考是太难能可贵的,但我也希冀自己能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独立思考的品质,活的清醒,去无所羁。接下来我将从自身角度,思考作者的思考,尽量给大家带来有用的回馈。
今天从时间、选择和行动三个维度,为大家提炼重点。
关于时间
身处都市的人几乎步履匆匆争分夺秒,每个人都想将时间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可有时又显得疲于奔命。到底该如何对待时间,才能既不虚度光阴,又感觉酣畅淋漓?你可以像梁漱溟一样郑重、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的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你也可以像林德沃一样既从当下审视过去,也视未来存在于当下的平衡时间观,也可以像菲利普·津巴多,把时间和视角链接,当然更多的还是要以积极过去、享乐主义和未来视角为主。时间也是有成本的,而我们经常纠结的是有时因为考虑不清时间的沉没成本,而无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给出两个判断标准: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收益值不必解释,收益半衰期是指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也就是一个选择能为你带来效用的持续时间长短。就拿玩电子游戏来说,它一方面可以满足我们的放松的精神需求,可是往往是快速反馈的事物,新鲜感也会马上随之终止,也就是”疗效“持续的比较短,这样的事情可以适当做,更值得做的事情一定有经久不衰的正向效果,比如积累可信的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提升审美,反思总结个人经历,保持身体健康,寻求获得稀缺性资源,获得高峰体验等。
关于选择
世界上最值钱的选择应该就是巴菲特了,而他的选择方法完全是逆向思维,即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拒绝满意选择,坚持最优原则,死磕最优解,绝不将就。可我们的现实或许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讲个小方法,你可以连续记录一个月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看看当你在做哪件事的时候是觉得最有意义最专注投入的,也许这是找到我们内心渴望的一个小入口。当你摸清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会自动的为自己的选择排序。
关于行动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行动很困难,甚至有的事情好不容易有了开头,不知道啥时候就悄悄抛在脑后了。我也经常为自己的各种拖延自责,可是我们跳出来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思路一开始就错了,如果所有我们想做的事情都要靠咬牙坚持,那还有什么意义?作者提出,可以把自己的行动计划当成一场精益创业,我们可以用”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方法不断迭代行动的方式,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快速调整,一边准备,一边尝试,而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的反馈就是非常重要的,慎重的思考和辨析那些批评对我们也是相当重要。那我们在行动中,总感觉一堆事情让人一头雾水该怎么办呢?
推荐一种多线程工作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叫”三明治模型“
先找到这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尽力啃下最硬的骨头,而不是去做周边的打扫工作。就是当你在接手一项任务额时候,先找到这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尽力啃下最硬的骨头(先吃掉最大的青蛙)而不是去做周边的打扫工作。
还有一种叫图层工作法,就是同类的事情尽量同时做,避免不同事情切换精力的注意力浪费。如果要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罗列任务清单,然后分解各个单项,最后再整合任务。
总结一下,我们首先要做时间的朋友,以郑重的积极的态度去慎重把握生活里的每分每秒,优先去做收益值高,收益半衰期长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也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坚持做最优的长期看最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当下相对轻松地满意。选择之后的行动,不要等到完全准备好再去做,要一边尝试一边改进,积极应对各种反馈,并且借助三明治模型或图层工作法来提升我们行动的效率。
点击链接查看完整思维导图(文字版):https://mubu.com/doc/2qk0gzGLlU
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