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运动产生相关性

2022-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千云百鸟

运动产生相关性

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发明了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相关性。他发现,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那这个人的其他方面往往也不错,比如自律能力、经济水平,包括身体条件都更好,也就是说,好的事物往往是正相关的。那能不能由此推导出:身体好和头脑好也是正相关的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长此以往,一些不愿意运动的人则更容易滋生焦虑、抑郁、消沉、低落等各种不良情绪,并且压力产生的毒素会破坏大脑中几十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逐渐使大脑的部分区域萎缩,这表明,一个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变“笨”。

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运动不仅能使人身材更好、精神更佳,同时能增强大脑功能,提升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自制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让人创造更大的成就,获取更多资源。

这个观点有意思,好的模式必须要运动,产生的正相关,可为什么有些长期运动的人,并没有出现正相关的趋势呢???

一个不可忽略的信息是:科学研究虽然证实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突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简单地说,新生的神经元就像一棵树,它需要长出树枝和树叶才能活下去。

所以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等等,或是一些需要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诸如舞蹈、钢琴,以及参加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活动,如接触新的环境、人物或事物,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换句话说,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或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

并且,“运动+学习”的模式需要坚持,因为新的神经元从生长到成熟通常需要28天。这对脑力劳动者绝对是个好消息,如果长期坚持“运动+学习”模式,脑子会不知不觉地变得越来越灵活。大脑神经的连接越来越多,信号通路越来越宽,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人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就像一台计算机的运行内存在不断扩容,硬件条件变得越来越强。

所以绝大多数运动者的硬伤就在这里:运动之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如何正确做运动

有效的运动不是高强度地“折磨”自己,也不是在室外闲庭信步,而是保持适当的心率。就减肥瘦身的有氧运动而言,专业的建议是心率保持在60%~80%之间,刚好处于身体的舒适区边缘,每天活动半小时,就能产生极好的效果。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自己保持做有氧运动时有些气喘的状态。比如跑步时,保持足够快的速度直到有些气喘,持续1~2分钟,然后改为快走,调整呼吸,重复即可,这个活动量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达到。

提到运动,我猜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跑步,但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最好结合复杂运动。

比如在10分钟的有氧热身之后练习瑜伽、舞蹈、体操、太极,等等,这些复杂的活动能让大脑的全部神经细胞参与其中。活动越复杂,神经突触的联系也就越复杂,突触生长也更密集,所以好的运动方式一定同时包含有氧运动和复杂运动。

200万年前,人类一直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我们的祖先为了果腹,平均每天必须行走8~16公里。到最近的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耕文明,直至最近的一百年,人类才进入物质丰富时代,不再需要为寻找食物耗费那么多能量。在人们的观念中,运动只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健美的体型,健身房里的宣传画、朋友圈里的运动照,都在宣扬这种观点。但事实上,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它不仅能使人更加乐观,还能使头脑更加灵活,最终使健康水平和认知水平实现双重提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