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那曲(5)
次日早晨当太阳刚刚露头,朝霞染红了大地时,他回来了。满身的泥浆、血迹,马上驮着个老大的公羚羊,我都抬不起来。大家看见他疲累的样子,十分痛惜,大家说了些安慰话,就让他洗洗吃饭后,好好休息。原来冬天打猎,藏族有这样的习惯,如果白天没打到,晚上就去有温泉的地方去隐蔽“守猎”。因天冷,除温泉外所有的水源都冻了,动物要想喝水只好到有温泉的地方来,羚羊就是这样待了一宿捕来了。
当我看到了同志们,尤其是旺扎色曲,那样地学习、工作、劳动。我实在扪心不忍!在这个小小的集体里,虽然仅仅在一起待了短短的几个月。有困难人人担,有艰险个个争。团结、紧张、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和精神,在我人生的旅程中留下一个个难忘的铭牌。
离开了分工委试点工作组和藏族干部旺扎色曲以后,直到今天,虽然我们相隔近40年。岁月沧桑,变化万千,但他仍然活在我的心里,使我不时地想起他,人间的情感竟是如此地难以忘怀。
旺扎色曲是经过内地正规学校培养后,返藏给我们做翻译工作的。他的藏文、藏语、汉文、汉语均达到一定水平。应付当时的工作,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他并不满足已有的知识,除了工作组规定的正常学习时间外,他从不放过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诸如:赶马、喂马、拣牛粪、下乡往返途中(每天约2-3小时)和群众一起劳动的间隙等等,总是带着本子和笔孜孜不倦地认真地学习。尤其在汉语文方面更是刻苦。向书本学、向同志们学。从汉语文的字、词、句、谚语、典故;从认、读、写、用就是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不放过,直到弄透弄清为止。其韧、其耐、其劳是少见的。所以,提高进步很快,普通话讲的比我们还好。
旺扎色曲在工作上,确实是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尽职尽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热情有耐心。和汉族同志一起工作配合默契。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等是长期地、缓慢地形成的。要想撑握它,理解它,并且自如地应用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正如我们初学藏话,藏族初学汉话时,由于没学通学懂,在实践中往往会“洋相”百出,使人哭笑不得,或造成一些意想不到、难以挽回的影响。比如一位初学汉语的同学去校医那里看病,经检查后,随即医生问他:“你觉得哪里还不舒服!”他毫不顾忌地、坦然地说:“我除了新疆以外,全国各地都痛。”当然,也许这是笑话。可以显明地看出来,这里的“新疆”显然是“心脏”,这里的“全国各地”显然是“全身到处”。又如DL刚刚叛乱,绝大部分地区我们的工作仅仅在开始,群众对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加之个别不法分子还去作崇。在一次征购粮食的群众会上翻译把“征收爱国公粮”的公粮两字说是“姑娘”。当时群众愤然,不知所措,所以如果真有其事那影响就大了,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