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待久之后,才悟出团队搭班子的智慧...
管理者要讲究分工协作,有人主攻,有人主守;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有人刚直,有人温婉。管理者之间搭配得当,既能合作促进企业发展,又能制衡避免决策失误,才能形成治理的艺术。唐玄宗时期的几任宰执,就能充分体现管理者搭配艺术的重要性。
01、吏治文治缺一不可
作为管理者,唐玄宗李隆基是相当优秀的。他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日后得登大位,他的才干更是表露无遗。特别是在用人方面,他很有心得,很注重搭配的艺术。这在李隆基选择宰相上尤其突出。
情世故搭配恪守道德、循规蹈矩
李隆基首先任命的宰相组合是姚崇和卢怀慎。姚崇懂得权变、善于处理人情世故,卢怀慎则恪守道德、循规蹈矩。姚崇施政,总是着眼于现实,那些经典原则与传统,在他眼里,都降居于次要地位。他不是一个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的空谈家,而是一个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是“开元盛世”的最主要奠基人。有一次,姚崇问他的僚属:“我作为一个宰相,可以比得上历史上什么人?”僚属未答。姚崇自己说:“可否比得上管仲与乐毅?”
僚属说:“管、乐之政,虽然不能施行到后世,还可以保到他们自己死的时候;你的政令,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追问:“如此说来,究竟可以与谁相比呢?”僚属说:“你可以算得上是个救时宰相。”对于这种评价,姚崇并不觉得是贬低了他,而是感到高兴,他将拿在手中的笔投下道:“救时之相,难道容易做得到吗?”而卢怀慎的个性特征和张扬的姚崇相反,他认为自己才能不及姚崇,便多尊重姚崇的意见“而不专”。因此,有人讥笑他为“伴食宰相”,但实际上卢怀慎为人有器局,作风正派,他与姚崇处理政务配合得很好,“不专”就是和睦相处,不自以为是。姚崇和卢怀慎的管理者搭配很好。
性子犟、为人秉直搭配 温和、不计较
姚崇生病离职后,李隆基选择的宰相组合是宋璟和苏颋。宋璟性子犟、为人秉直,所以要在他身边放一个温和、不计较的苏颋。姚崇宋璟是齐名的治世能臣,唐代诗人元稹的叙事诗《连昌宫词》便说:“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可见在他们为相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宋璟在人才选拔上特别慎重,认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他前后为相四年,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相传,他叔父宋元超当了“选人”(侯选官)后,要求吏部予以优先照顾,宋璟得知后,不但不予优先录用,并手示吏部“不能私害公”。又据史书记载,唐代规定,每年地方各道派人定期向皇帝、宰相汇报工作。
使者进京,往往多带珍贵宝货,四处送礼,拜结权贵,许多官吏收礼受贿,使者也多有因此得以晋升。宋璟对此则异常不满,并面奏玄宗同意,勒令所有礼品一概退回,以绝侥求之路,削杀收礼受贿之风。而苏颋在宰相组合中的身份与姚崇、卢怀慎组合里的卢怀慎相似,主要起辅助作用。同时,苏颋的文章写得特别好,与张说齐名,时号“燕许大手笔”。
上述两对管理者的搭配都很有艺术,体现了李隆基早期的执政风格:吏治文治,缺一不可。两位宰相,一人负责具体做事,一人主管道德文章,共同打造了开元盛世。
02、 搭配失误后果严重
李隆基希望的领导班子是互补性的,既要有能干的官吏高效执行各种政策,又要有品德良好文士掌握政府方向、维持朝廷形象。姚崇、卢怀慎组合与宋璟、苏颋组合都不错,此后的聪明人张嘉贞搭配稳重的源乾曜也还说得过去。但唐玄宗中后期的宰执人员选择搭配却常有失误。
正直清廉搭配品行端正不见得好
李元纮和杜暹这一对就不够理想。这两位一个擅长理财,一个擅长军事。虽然分属不同的门类,但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为官清廉。李元纮身为宰相成员,出门时只穿一件普通的长袍,骑下的坐骑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为宰相成员,出门时只穿一件普通的长袍,骑下的坐骑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而且从来不用兵丁鸣锣开道,单从打扮上来看,和市井大爷上街买菜没啥区别。而杜暹的所作所为更加让人称道,除了自己省吃俭用之外,还对亲戚们严格要求,亲友们都别想从他这儿捞到实惠。
按说这两个品行端正、才能出众的宰相,一定会充分发扬精诚合作的精神,共同协助皇帝将这个国家治理得更好才对,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个人品行与工作是否能够融合到一起,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据史书记载,自从杜暹和李元纮上任以来,两个人就压根没有合作到一起,每次在皇帝面前商量事情的时候,从来都是各执己见,甚至有时还发生激烈的争吵。这对宰相从开元十四年四月到开元十七年,共合作了三年,但政绩平平,而且经常掐架,搞得李隆基心烦意乱,终于被李隆基一同罢免。
顺从听话的小人最可怕
唐玄宗在选人上的最大失误是重用李林甫。本来,李隆基提拔李林甫是想让其和张九龄搭配。这两人在李隆基看来,也很有互补性;论出身,李林甫是皇亲国戚,虽属没落旁支,仍可凭恩荫入仕,张九龄则是岭南寒门,属典型草根,全靠个人打拼,仕途上几经浮沉;论学识,张九龄“幼聪敏,善属文”,是名重当世的文章圣手,“以文学为上所重”,李林甫则“无学术,仅能秉笔”,曾在祝贺亲戚生子的贺词中把“弄璋之庆”(璋是一种玉器)写成“弄獐之庆”(獐是长有獠牙的一种鹿),被朝野讥为“弄獐宰相”;论品性,张九龄自命清流,刚直不阿,但“性颇躁急,动辄忿詈”,李林甫则工于权谋,狡狯阴险,且“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论为官之道,张九龄敢对老板直言切谏,不计个人得失荣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李林甫则精于钻营,尤其善于揣测人主之意,只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属极端的现实主义者。一个是秉承儒家士大夫传统的“学者型经理人”,一个是崇尚厚黑、谙熟潜规则的“政客型经理人夫传统的“学者型经理人”,一个是崇尚厚黑、谙熟潜规则的“政客型经理人”。
但“看起来很美”的这对搭配,却未能发挥相互制衡的作用。因为张九龄虽一心考虑百姓利益,动机固然纯洁高尚,但丝毫不顾及老板感受,行为方式执拗呆板,不知变通,刚直有余而弹性不足,体现的是一种灵活度和柔韧性极低的“刚性管理原则”,正所谓“遇事无细大皆力争”;而李林甫首先关注的是老板的好恶,其次是如何满足老板的欲望,最后才兼顾百姓利益。就事论事,后者显然是更为高明的职场生存术,而这种圆熟老到、“巧伺上意”的经理人模式,显然更符合大多数老板的个人意愿。
于是,“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在为相期间,相继将和他搭配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人排挤罢相。而最高领导者唐玄宗此时已不再胸怀大志、选贤任能、勇于纳谏,失去了搭配艺术的唐王朝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