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半解》:LGBT不是重点,青春才是
关注公众号“禹风电影观察室”,后台回复“真心半解”,获取电影资源。
今日电影推荐:《真心半解》(The Half of It)。
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写文艺片相关的东西,一是文艺片的受众较小,我本身看的也不多,而是怕自己理解能力不够,曲解了影片,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过今天要说的这部《真心半解》,我要好好推荐一下了。
在没有电影院的这些日子里,流媒体电影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毕竟这是看新电影的唯一途径了。
5月1日,网飞上映了这部《真心半解》。
影片原名《The Half of It》,中文名《真心半解》是港译,而我们的豆瓣上最开始译名叫做《校园情圣》。
就是因为《校园情圣》这名字,这电影我晚看了好几天,直到豆瓣也改成《真心半解》后,我才去把电影找来看。
差点因为译名错过一部好电影。
记得之前网上传过一张内地和港台进口电影译名对照表,港台的译名被我们狠狠地嘲讽了一通。
比如我们叫《史密斯夫妇》,他们叫《史密夫大战史密妻》;
我们叫《黑客帝国》,他们叫《廿二世纪杀人网络》;
我们叫《肖申克的救赎》,他们叫《刺激1995》等等。
不过在《The Half of It》的翻译上,我觉得《校园情圣》输给了《真心半解》。
扯远了,说回电影本身,看电影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LGBT的电影。
看过之后,我要说这是一部有LGBT内容的青春电影。
LGBT不是重点,青春才是。
电影从一个名叫艾莉的女孩开始。
艾莉是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女孩,从小就失去了妈妈,和爸爸两人相依为命。
在学校里,外表不起眼的她总是独来独往,没有任何一个好朋友,如果有人高呼她的名字,那一定是那些不懂事的男生再用艾莉楚这个名字玩谐音笑话。
艾莉也有出彩的一面,那就是她的成绩非常好,所以经常会有偿给班里那些不好好学习的人写作业,挣点钱补贴家用。
简而言之,艾莉是个典型的亚裔nerd角色。
某天,放学后的艾莉正蹬着自行车回家,后面突然来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同学,冒冒失失地拉住了艾莉的车子,差点把艾莉弄伤。
这男孩名叫保罗,拉住艾莉是想让她帮自己写封情书。
保罗是个运动健将,擅长打橄榄球,却在文墨方面一窍不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用在保罗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保罗喜欢上了一个名叫埃丝特的女孩,他想要追求埃丝特,所以找到了艾莉帮忙写情书。
“这年头谁还写情书啊!”
“我觉得这样比较浪漫。”
艾莉接过保罗的草稿,一眼看到了信上的名字。
“我才不要写信给埃丝特...给某个女生呢!”
果断拒绝之后,艾莉头也不回地走了。
埃丝特,这个名字对艾莉来说根本不是“某个女生”而已。
她已经默默注视她好久了。
埃丝特是牧师的女儿,外表清新靓丽,艾莉每周去教堂乐队训练的时候,总会在角落里暗戳戳地看着她。
艾莉回到家,发现家里的电好像有点问题。父亲坐在电视面前看老电影,以英语不好为由把事情推给艾莉去解决。
转过天来,艾莉打了半天电话终于弄明白家里需要交50美元的电费。
这个时候,保罗又出现了。
赚电费是个很好的理由,艾莉说服了自己,开价50美元,接下了给埃丝特写情书的任务。
真的是为了50块钱吗?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
就这样,两个女生通过保罗聊了起来,慢慢地,她们聊文学,聊美术,彼此越聊越投机,简直就是soulmate。
只不过,艾莉知道自己是在跟埃丝特写信,而埃丝特却以为自己在跟保罗传情。
终于有一天,保罗和埃丝特开始面对面约会了,埃丝特发现,面前这个大小伙子和信里好像不太一样...
接下来的剧情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找来看看吧,我这都讲一遍就没意思了,文字也比不上画面的感觉。
友情提醒,最后并不是什么谁和谁喜结连理的大团圆结局,不过每个人的结局又都充满了希望。
看了之后,你就明白我为什么说这电影的重点是青春了。
再说点和剧情无关的吧。
艾莉的父亲是邹兆龙,也就是常威。
这次他真的不会武功,只会看电视。
艾莉在片中说了几句中文,一听就是现学的那种,口语有点夹生。
埃丝特的扮演者在我看起来有点像汪可盈,就是《神盾局特工》里的震波女。
不知道震波女?电梯里“跟老板谈”的广告听过没?
好了,就说到这吧。
总之,《真心半解》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电影,如果你最近片荒,不妨找来看看。
关注公众号“禹风电影观察室”,后台回复“真心半解”,获取电影资源。